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日月潭》教学设计《日月潭》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日月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日月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教学具准备:卡片若干,录音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巩固: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2、看课件,读生字: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让学生自主的指汉字读一读:二、学习课文: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2、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三、读课文,看课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及时纠正读音。3、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自选读哪个自然段,然后进行评议。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哪个字书写起来有困难。2、教师和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2、引出下文:张老师们知道,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到底是什么传说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课文。二、学习第二段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将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起因是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吃了,第二小节描写了着一个内容。)4、默读第3节,思考: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比较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5、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比较句子: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练读这两句话。三、学习第三段1、轻生读第3段2、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3、齐读这一节。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1、学生再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2、看有关录象。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日月潭》教学设计2一、复习、概述课文主要内容师:今天我们继续欣赏日月潭的美丽传说,齐读课题。师:这是一篇传说,像这样的课文该怎么学呢?(学生无语)师:老师有一秘诀,可仔细听好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轻声说)带着想象读书。师:你听到了什么?生:带着想象去读书。(随后齐读。)师:传说描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他们的美丽理想。因此要带着想象去读书,去还原,去感受,去体验。板书:想象。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想象力。首先请读读词语,你能读准确吗?注意要带着想象去读词,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面,一组词语就是一个故事。出示龙吞日月漆黑一团降伏恶龙一筹莫展挺身而出千辛万苦化作青山永远守卫师:读的真好呀!一组词语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人们为了降伏恶龙,聚在一起商量办法,一筹莫展。这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吃尽千辛万苦,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杀死了恶龙,救出了日月,他们却因为吃了龙肉化作了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日月潭的两边。来,让我们一起通过读词语把这个动人的传说演绎出来吧。(齐读词语)二、导读第一自然段师:大家动情的朗读,把我们都带到了美丽的去日月潭边。(播放课件,日月潭图片)生欣赏不由发出惊叹“哇,真美啊!”。师:读读课文第一小节,看看课文怎样描绘这美丽的风光。师:作者只用了两个词青山环抱,树木葱茏两个词就概括地写出日月潭的美丽,真是惜墨如金,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生读书。师:日月潭不仅风景秀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板书:动人师:(出示)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传说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把打动你的词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画下来词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你读出了什么。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