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湄洲妈祖祖庙庙会作者:冉笙出自:妈祖文化馆浏览/评论:176/0日期:2010年5月6日22:10湄洲妈祖祖庙庙会习俗起源于宋代的妈祖崇拜。宋代莆田诗人刘克庄在《白湖庙》一诗中写道:“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劝酬。坎坎击社鼓,呜呜歌蛮讴……。”所记述的是当地秋收季节恰逢妈祖“九月初九”升天纪念日的庙会活动?元代莆田诗人何中在《莆阳歌五绝》诗中写道:“天妃庙前社日时,女郎歌断彩鸳飞。林花满地瓜船散,城里官人排马归。”诗中描述了妈祖庙会时女郎赛歌、放飞风筝,连城里的富贵人家也前往观赏的壮观场景。明代诗人钱薇垣在《天妃歌》中云:“上元纷然走士女,赛神灯火盈海湄。”所记述的是元霄佳节妈祖庙会举行挂灯迎神百姓争先观赏的民俗活动。清代陈恭尹在《天妃庙纪事》中写道:“吾乡滨海所虔事之神,则英烈天妃为最。相传为莆田林氏处女,今闽人谓之天后者也。佛山为商容所归,其殿宇尤为壮丽,每三月神诞,香花火爆之盛,旌旗仪卫之设,牲牢报赛之具,咽阗衡陌,歌舞累月而不绝。”当时,佛山地区的妈祖庙会礼俗,是由莆田商客传入的。妈祖庙会,在天津称为“娘娘会”,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天津时观看过这种庙会,故改称为皇会。据《续天津县志》载:“(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预演百会,俗呼为皇会,十六日曰送驾,十八日曰接驾,二十、二十二两日辇驾出巡。先之以杂剧,填塞街庙,连宵达旦,游人如狂。”乾隆时举人杨一曾有一篇《皇会论》,详论了枳?aid="sogousnap0_12">庙会的的热闹场景:跨鼓声喧,中幡耀眼,买卖齐声喊,喧哗有万千,乱嚷嚷早听见冰糖梅苏丸。通网抬阁是新演,今年会胜似去年。舞花本自戏中传,四海升平见一斑……这种庙会习俗的基本内容与湄洲妈祖庙会基本相同。清道光进士施琼芳在《北港进香词》中写道:“当年湄屿播灵风,百谷归墟赖圣功;此日瓣香齐顶礼,人心也似水朝东。鼓如雨点爆如雷,省毂今宵涌不开;火树光稀人渐散,青红儿女奉香来。麾盖香花送此归,庆辰期近更瞻依;梨园自奏长生乐,母寿如天不用祈。舶商赛会为恬波,祀到山农意若何?庙乐声阑秧鼓动,庆丰祝比庆澜多。据”《莆仙戏曲志》载,清末,台湾北港天后宫还特地从莆田雇莆仙戏班前往演戏酬神。清末诗人崔旭在描写妈祖庙会的诗中,形象地描写:“逐队幢幢百戏摧,笙歌饶鼓响春雷;盈街填巷人如堵,万盏明灯看驾来。”确实,湄洲祖庙庙会可以用戏、鼓、歌、灯四个字来概括。在莆田各地,凡有妈祖庙的地方,旁边必有戏台,莆仙戏、傀垒戏、独角戏等是庙会中必不可缺的项目。同时,舞龙、舞狮、九鲤舞、皂隶舞、九莲灯等传统民间舞蹈和十音八乐、大鼓吹、梆鼓当、山歌、渔歌等民间音乐节目也纷纷登场,杂耍、灯谜、武术、美食小吃等也异呈纷采。这个习俗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集民间习俗与艺术之大观,受到了广大群众和游客的热烈欢迎,因此,具有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湄洲妈祖祖庙庙会不仅在当地长传不衰,而且随着妈祖文化的传播,其庙会习俗也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分灵的5000多座妈祖庙。各地妈祖庙的庙会以湄洲传统习俗为本,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特色民俗,不断丰富发展。按照传统习俗,每年湄洲妈祖祖庙庙会的举办一般分为三个时段:元宵节期间。一、正月初八至二十九日为民间上元佳节,人们怀念和感恩妈祖女神,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参加。活动在正月二十九妈祖金身巡游全岛为高潮。二、妈祖诞辰纪念日前后。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前后3-5天,庙会以祖庙举行隆重的妈祖祭典为高潮。三、在妈祖升天纪念日前后3-5天,庙会以妈祖祖庙举行妈祖秋季祭典为高潮。一年三次的传统庙会活动成为湄洲人民的盛大文化节日。湄洲妈祖庙会的主要内容有演戏酬神、歌舞表演、妆架踩街、升幡挂灯、武术杂耍、神驾巡游等等。演戏酬神妈祖故里是个著名的“戏曲之乡”。古老的莆仙戏、木偶戏是庙会活动中的主要项目。庙会期间,十几个剧团轮番演出,有的对台表演、竞赛技艺。岛上人家则邀亲请友,观庙会,看社戏,吃戏宴(当地风俗,也叫“吃戏?”。在演社戏时,请亲朋团聚,看戏聚宴)。演出剧目有《妈祖传》、《月莲救母》等劝善内容以及《三国》、《水浒》、《西游记》等连台本,或者比较流行的莆仙戏剧目。歌舞表演主要是传统的山歌、渔歌以及丰富的民间舞蹈,舞龙、舞狮、高跷、皂隶舞、九鲤舞、九莲灯、棕轿舞、簪花轿、打花鼓等民间舞队的精彩表演令人叹绝。特别是传统的庙会使外地早已失传的古典民间舞蹈皂隶舞、簪花轿、九鲤舞等完整地保留下来了,是民间艺术传承的一种奇迹。开幡挂灯是庙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仪式严肃规范,其过程详列于下:1、鸣号在钟鼓楼前两边各站列6名司号手共12人在听到“开始”后即吹响长号,以鸣一长声稍停顿一下为一个音节,即“呜……,呜……,呜……”,共三次。2、奏乐由12名或更多的唢呐手从圣旨门下台阶分成两排,缓缓进入圣旨门广场,并吹奏莆仙乐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