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监测下肝癌的经皮介入热化疗.docx
上传人:涵蓄****09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彩色多普勒监测下肝癌的经皮介入热化疗.docx

彩色多普勒监测下肝癌的经皮介入热化疗.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彩色多普勒监测下肝癌的经皮介入热化疗【关键词】彩色多普勒定位;热化疗;首过效应;介入灌注[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对肝癌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监测肝癌肿块,直接经皮介入灌注热药物化疗。结果:38例病人,一次成功灌注者37例,肝癌肿块缩小者30例,彩色多普勒复查肿块外周血流信号减少者26例(有的术前就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本方法通过经皮介入、药物首过效应及温热效应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是一种简洁、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彩色多普勒定位;热化疗;首过效应;介入灌注ThermicChmotherapyforTrwatingHepatocellularCarcinomawithColorDoppleInspecting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anewmethodintieatinghepatocellulaeWehaddirectlyinfusedheatedmedicinestotumorswithcolordopplesitingandinspectingThermicchemotherapywasperformedin38cases,ofwhich37caseswerelessenedin30casesandbloodstreamsignalsaroundthemreducad26casesbycolordopplecounterchecking(Therewerenotobviousbloodstreamsignals).ConlusicnThemethodisahandy、easy、effectivetherapywiththemedicinesfirstpasseffectwarmeffecttokilltumorcells.Keywords:Colordoppleposition;Hyperthermiachemotherapy;Firstpasseffect;Warmeffectinterventioninfuse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居第三位。以往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然而由于大多数肝癌病人出现症状后,瘤体己较大,以及一些转移性肝癌都已无法手术切除治疗,另外一些病人因为经济等问题亦不能手术治疗。现在我院探讨了一种经皮介入直接灌注热药物化疗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监测得到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我院从1999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对38例肝癌病人进行了经皮介入热化疗。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岁,肿块在3cm以下的肝癌病人30例,其中22例为1个病灶,6例2个病灶,2例3个病灶。另外5例肝癌肿块大小在3cm~8cm之间,均经过了经皮介入热药物治疗,本组病例全部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癌。另外对我院20例肝癌病人单独行不加热药物治疗,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岁。肿块在3cm以下的肝癌病人12例,另外8例肝癌肿块大小在3cm~8cm之间。两组相比较从男女比例、年龄差别及肿块大小都比较接近,所以两组有相比性。适应证本方法精选病例,以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选择适应的病例:首选直径小于3cm的肝癌原发性与转移性单发肿瘤或病灶个数在3个以下者。其次选肿瘤大小在3cm~8cm之间的,病灶个数在3个以下者。禁忌证有大量腹水,特别是有肝包膜外较多积液者,重度黄疸和肝功能衰竭者。有严重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血小板低于100×109/L者。有严重心脏病者。操作方法采用Aloka1700DV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多方向探查选择最佳穿刺路径、准确定位。确定肿瘤大小,计算给药剂量。穿刺针使用21G~22G针,这类细针穿刺安全,无创伤性,并且是一种针端部封闭,附近有三个侧孔,注射时弥散较好。药物选择用阿霉素,具有抗瘤谱广,抗癌治疗性高的特点,根据瘤体大小,按瘤体半径,用4/3πR3计算,一次性剂量为20mg~80mg之间,间隔3周~4周重复给药,3次为一疗程。将药物加热至43℃~45℃之间进行灌注[1]。准确定位后,进行术野皮肤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根据超声定位标志出的方向与深度,嘱患者暂停呼吸后,迅速将穿刺针插入肝脏肿块内,确定针尖在肿块内再注药灌注,一般小于3cm直径的病灶,于病灶中心注射药物:较大病灶,应之病灶穿刺点对侧开始注药,边注边退针至病灶穿刺点近侧,使药液易于在病灶内均匀弥散。进针迅速且缓慢注药,使之能充分向注射点周围的肿瘤组织弥散。由于肿瘤边缘部分细胞生长活跃,注射时注意充分,最好将肿瘤外cm处的正常组织也受到弥散,尽量不遗留周边的肿瘤细胞[2,3]。最后退针时,缓慢注射退针,让针道内留有化疗药物,以防穿刺引起的转移,这样术后疗效较好。统计方法卡方检验,P<差异有显着性。本组将药物加热灌注与我们所做的单纯介入药物灌注比较,通过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