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资料.doc
上传人:努力****冰心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区域经济学资料.doc

区域经济学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1.区域的概念:指地球表面的一定地域空间,是地区的泛称。2.区域的类型:①、按经济特征来分:单一型经济区域、综合型经济区域;②、按经济发展水平来分:发达区域、次发达区域、不发达区域;③、按自然特征来分:流域区是一种主要经济区域类型。根据山脊、河流等来划分区域经济。3.区域经济的含义: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4.区域经济的特征:一、区域性: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狭义是指国内比国民经济低一个或几个层次的区域经济。广义不但研究一个国家内的地域分工,而且包括全球性的国际分工。二、差异性:不同区域所具有的各种经济发展要素,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技术条件等各不相同。三、开放性:承认并利用不同区域的各种经济要素及程度上的差异,注重区际之间的流通与交换的开放式经济。四、综合性和系统性:任何区域经济都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要综合考虑多因素、多部门和多企业之间的系统协调五、权益性: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必须为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福利而服务,因而具有权益性。六、社会性:区域经济实质是构成生产过程各种要素的空间组合,不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力,有反映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综合和辩证统一。5.区域经济的功能:(一)、集聚功能:对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的集聚,是经济区域内自我循环、自我完善、自我增值的一种能力或作用。三种效应:1、共生效应;2、互补效应;3、整体效应。(二)、增长功能:两个方面表现:1、对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增强。表现为区域经济活动容量的增加和地域范围的扩展,属外延增生。2、经济强度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活动效益的改进,属内涵增生。(三)、优化功能:两个方面表现:1、生产要素组合、布局的地域优化,即区域经济系统要求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2、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果变化,即区域经济系统要求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6.农业区位论:研究农业生产类型随农业区位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的理论。代表人物:杜能:1826年《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结论:孤立国能够划分为6个围绕城市的环形农业圈(”杜能圈”),每一圈都有特定的农作物。(1)自由农作圈:种蔬菜、生产鲜奶。(2)林业圈:生产木材。(3)轮作农业圈:农业和畜牧业合理轮作。(4)谷草农作圈: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5)三圃式轮作圈:谷物—牧草—休耕(6)畜牧圈:放牧或种植牧草第六圈之外是荒地。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理论是研究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奠基人,代表作:《工业区位论》(1909)。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区位因子:指对工业定点和生产起到有利作用的因素。包含三个一般性因子: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一般区位因子:适用于因此工业部门。特殊区位因子:适用于特定工业部门。中心地理论:是关于一定区域(国家)内城市等级、规模、职能及空间结构的学说,简称城市的”等级—规模”学说。克里斯泰勒在《德国南部的中心地》(1933)中提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论述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并用六边形图式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特点:在考虑成本和运费同时,关注市场区划分和市场网的合理结构。7.区位理论的研究进展:一、成本—市场学派;二、行为学派;三、社会学派;四、历史学派;五、计量学派8.均衡发展理论:1、最小努力命题;2、水平均衡陷阱理论;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4、大推进理论9.非均衡发展理论:1、增长极理论;2、梯度推移理论;3、循环累积因果理论;4、产业关联效应理论;5、中心—外围理论;6、倒”U”型理论10.区域经济条件:指影响经济区域存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人口与劳动力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经济和社会资源条件。区域经济条件评价:是指从经济发展和生产布局的角度出发,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综合评价区域内诸条件的地域组合形式、特点及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利用方向和经济合理性。11.区域经济条件评价内容:区域的区位条件由区域地理位置、交通与信息条件组成,三者三位一体,相互联系、互为配合,构成产业布局和经济区域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地理位置是否优越,往往随交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经过地理位置、交通、信息条件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