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特区经济●城市区域经济一、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1.优越的地理位置2.完善的基础设施3.优惠的经济政策4.完善的法律制度5.高效率的管理机构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与贸易。2.工业型的经济特区:吸收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3.工贸结合型的经济特区:外可在区内从事贸易活动,也可从事投资生产等工业方面的活动。4.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区内投资设厂,集中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及其产品。5.金融型的经济特区:在国际资本融通的税率、管制、保密和服务等方面提供比区外更为优惠的政策和条件。6.旅游型的经济特区:三亚亚龙湾旅游度假区;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广州南湖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旅游度假区;武夷山旅游度假区;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旅游度假区;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7.综合型的经济特区:兼有前面几种经济特区的特点和功能,如巴西马瑞斯自由贸易区和我国已设立的五个经济特区。1.经济特区的极化效应(1)基于市场机制下的生产要素聚集(2)基于特殊制度安排下的生产要素聚集2.经济特区的扩散效应(1)产业梯度转移机制(2)制度转移模仿机制(3)技术溢出机制一、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1.测度指标2.城市经济增长测度指标的提出用就业量测度的原因:(1)城市就业量与人口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2)就业量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生产函数:Y=f(L,K,T)Y为总收入;L为就业量;K为资本;T为技术可见总收入(经济规模)即成为就业量的函数。(3)经济基础模型将城市经济分为向域外提供产品、劳务的基础部门和只向城市内部提供产品和劳务的非基础部门。二、城市经济增长机制是指引起城市经济增长的城市经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共同作用方式。1.城市基础模型(1)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的二分法基础部门:指那些向城市域外“出口”产品和劳务从而为城市带来收入的部门。非基础部门:指那些只为城市域内的市场而生产的部门。(2)乘数(multiplier)M=T/BM为乘数;T为城市总就业量;B为基础(出口)部门就业量(3)乘数与城市规模ΔT=T/B×ΔB乘数T/B是一个常数,但在实际的增长过程中乘数是变动的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乘数会变大。(4)乘数的计算(5)对城市基础模型的评价批判:(6)城市基础模型的应用其实际应用,主要集中于规划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2.城市经济增长机制中的供给方面(1)供给方面研究的意义:仅有需求方面的阐释不足以全面认识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质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投入的增加和生产率的提高:G=S/CG为产出增长率;S为储蓄率;C为资本产出比率(2)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基础供给基础是指城市内部供给方面增长的决定因素,即城市经济的生产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总产出的决定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均衡点的位置:可见,供给曲线的右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当企业和居民在城市间的移动达到均衡时,它取决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当这种均衡被打破时,它取决于企业和居民的移入。(3)供给基础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计量1976年,D.西格尔(DavidSegal)G=f(K,L,N)其中,G为大都市区域的总产出;;N为大都市区域的总人口。这种生产函数可以用来研究聚集经济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