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2.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08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区域经济学2.ppt

区域经济学2.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区位概念●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内涵●区域经济的含义●区域经济学的概念第一节区位概念第二节区域与经济区域第三节区域经济一、经济区位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2.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工业生产--工业区位场所居住活动--居住区位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由于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二、区位单位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工业区—某一工业整体更微观层次--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3.结论: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三、区位因素1.定义: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各区位上区位因素的差异,才决定各区位的优劣,从而才有区位差异。2.埃德加·M·胡佛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也就决定了各个区位的相对优劣。四、区位决策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一、区域1.1950年,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和应用》中把经济空间定义为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并并分为:①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②作为势力场的空间;③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2.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吸收地理学区域思想,将区域方法分为三类:①均质区域,即某区域内各变量一致性最大,区际分异最大②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③计划区域,是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它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二、经济区域1.定义: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特点(与地理学区域比较):①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②不能无限划分;③不是固定不变的;④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3.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同等、均匀的。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一、区域经济的含义1.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①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③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⑤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⑥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⑦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5.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