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4课 明朝的.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4课 明朝的.pdf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4课明朝的.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A.提高效率B.强化皇权C.控制军权D.制约地方2.《白话本国史》中写道:“(明)太祖初定天下……所定制度,亦颇详备……然而专制的气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又太重。”下列能够说明太祖“专制的气焰太盛”的是()A.创立科举制B.完善三省六部制C.设立宣政院D.废除丞相制度3.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这表明明朝()A.开创科举制度B.推行重文轻武C.提倡尊孔崇儒D.大兴文字狱4.明朝有位叫钱宰的官员,因为每天都要早起上朝,在家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牢骚,其中有一句“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朱元璋第二天就对他说,我并没有“嫌”你,改成“忧”字更合适。朱元璋这么快就知道这首诗的内容是通过()A.丞相B.六部C.监察机构D.大都督府5.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A.唐诗B.小说C.“四书”“五经”D.《论语》6.朱元璋废除“行省”制,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其中掌管军事权的是()A.都指挥司B.布政司C.按察司D.巡检司7.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城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8.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宋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书法仿佛丧失了活力,书法的风格“中规中矩”,不再如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这些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体现古代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C.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D.使古代的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9.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历史沿革,其中①①处应填()隋①唐增加考试科目,创立殿试宋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人数明①清大兴文字狱A.①隋炀帝创立进士科①兴办太学B.①隋文帝创立进士科①依据门第推荐C.①隋文帝创立进士科①废除丞相D.①隋炀帝创立进士科①八股取士10.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日趋激烈,人地矛盾也趋于尖锐,大批生员和破产农民纷纷弃儒就贾或弃农从商。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削弱B.传统观念的变化C.社会阶层的固化D.科举制度的动摇11.八股取士多为后人所诟病,下列能支持这一态度的是()①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①题目解释以《四书集注》为标准①文体必须是八股文①培养了大量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二、判断题12.“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第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第二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第三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第三次成为“厄运”的原因是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13.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君权与相权斗争不息,此消彼长,直至丞相制度最终废除于清朝。()三、综合题14.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历史总能给人以新的启示。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郡县制②刺史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行省制度⑤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⑥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材料二: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三: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1)从材料一的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朝代秦朝汉朝元朝明朝制度或措施(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归纳“盛世局面”和“鼎盛时期”出现的共同原因。1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