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暴露防范措施(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1)病原体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非丙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等。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细小病毒、流感病毒、结核分支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等。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2)化学损伤:高浓度的消毒液、检验、病理科用化学试剂等易造成皮肤损伤及呼吸道损害。3)防护不当造成X射线辐射对机体损伤。4)针、刀刺伤与割伤:是一类到达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因此,被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将病原体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医护人员由于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因而容易发生针刺伤。医务人员在各类医疗操作中,最易发生皮肤黏膜损伤的是抽血及缝合。(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范要求1)预防感染由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病毒感染的途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破的手指造成,也有因破损的皮肤或消化道粘膜如眼、鼻、口腔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造成的。因此我院全体医务人员预防(HBV)、(HCV)、(HIV)的防护措施应当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三)标准预防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穿戴长袖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3)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部消毒。如果医务人员徒手接触到任何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都应该立即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要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7)容易接触到病人当接触血液、体液的科室除执行上述标准预防措施外必须根据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加强特殊预防措施。职业暴露处置报告流程各临床科室发生职业暴露医务科、医院管理科区CDC办公室:网络报告和进行追踪记录报告登记、处置:冲洗消毒报告预防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