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纲扫描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2)工业(3)商业3.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生产。4.作用: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得到巩固。5.意义:是向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内容(1)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__________,扩大企业自主权。(2)农业:扩大农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副业限制。3.结果:前期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期经济全面滑坡。4.失败原因: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个人比较保守。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陷入危机边缘。2.内容(1)经济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允许个体经济存在;重点放在重工业。(2)政治领域: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思想,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3.结果: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政治改革致使国内局势严重失控,__________年苏联解体。4.失败原因:经济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单选Ⅰ)(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着重发展()A.轻工业B.农业C.商业D.重工业(单选Ⅱ)(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政策的特点是()A.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D.实行必需品配给制(2010年6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历史影响巨大,它发生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双选)(2012·惠州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A.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B.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产品单调、质量低劣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D.个人崇拜之风成为一种政治思潮1.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B.恢复工农业生产C.巩固苏维埃政权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答案:C2.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A.重农抑商政策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海禁”政策解析: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B。答案:B3.下列对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B.是遵循市场和货币关系规律的体现C.使遭到破坏的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和改善D.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采取的解析:当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不可能用它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A4.勃列日涅夫工业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扩大企业经营的自主权B.下放企业管理权C.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权D.扩大农场自主权解析:审题时注意限制语“工业改革”由此判断主要特点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答案:A5.20世纪80年代初,导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的最直接因素是()A.赫鲁晓夫改革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B.勃列日涅夫改革只重视工业生产,忽略农业发展C.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解析: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较缓。到80年代初,苏联经济全面滑坡。答案:C一、单项选择题Ⅰ1.(2010年福建会考)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推行集体农庄制D.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解析: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来巩固苏维埃政权。答案:A2.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答案:B二、单项选择题Ⅱ11.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A.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政策B.它的制定是当时形势的需要C.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D.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许多措施违背了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