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该刊创办的意义在于.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材说该刊创办的意义在于.ppt

教材说该刊创办的意义在于.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思考:1、《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于哪年由谁在何地创办?2、教材说该刊创办的意义在于“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试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新青年》的办刊宗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新文化运动兴起于这一时期,是哪些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明朝后期李贽的“异端”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认识: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进步思想突出对传统儒家孔孟学说及程朱理学的批判。但他们有无提出或运用一套全新的治国思想?2、资产阶级维新派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来为其变革政体鸣锣开道。但他们有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进行抨击?他们变革社会的实践仅停留在哪一个层面?思考:再看《新青年》的办刊宗旨:从教材P92的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敬告青年(陈独秀)摘自《青年杂志》1卷1号(民国4年9月15日)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对西方国家的历史进行认真研究后,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毒害。因此,救亡之道是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代之以西方文明。思考:1、《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于哪年由谁在何地创办?2、教材说该刊创办的意义在于“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试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新青年》的办刊宗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新文化运动兴起于这一时期,是哪些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英国于1913年在中印东段边疆制造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出现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①社会因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与尊孔复古逆流②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③思想文化: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促使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提高——既要政治革命,更须思想革命背景材料: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的历史时期,作为都城的北京自然而然便成为统治的政治中心。问题是:北京为何会成为1915年之后一段时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问题是:北京为何会成为1915年之后一段时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市内沙滩北街,为北大老校舍之一,原名“京师大学堂”。1918年建,楼为工字形,共4层,大楼通体用红砖砌成,故名。1918年初,李大钊在此创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示威游行(五四运动)。以后,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1919-1920年毛泽东曾在楼内图书馆工作。鲁迅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时的休息室在二楼扶梯对面。1953年北大全部搬到西郊。1984年设置“红楼纪念牌”。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部分教师蔡元培(1916-1927)年任北大校长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30年代初,他蜕变为中国托派的首领,此后不久即被国民党逮捕,坐了5年的监牢,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获释出狱。这时,他反对托派的主张,并与托派脱离了组织关系,主张发动民众进行抗日战争。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终于未能投入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洪流。此后不久,他蛰居四川江津,在贫病交迫中钻研文字学,撰述《小学识字教本》以度晚年。陈独秀的一生,跌宕起伏,漫长曲折。如果从中国近代史上寻找出一位历史人物,他的思想演变和阅历,能够大致上反映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复杂与艰难困苦的状况,那么,陈独秀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台湾知名历史学者、作家李敖在香港拜祭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蔡元培的墓地1917年11月,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德先生”与“赛先生”——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三、“打倒孔家店”和“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简介《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4月。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