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天津市技工学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年天津市技工学校.doc

2012年天津市技工学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天津市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教育教学参评论文论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作者姓名:张维单位:天津市美术学校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60号邮政编码:300102联系电话:27373692(单位盖章)内容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的学科,“美育”的教育应从始至终地贯穿于语文的教育教学之中。“美育”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美、爱好美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加强自身修养,和谐师生关系,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关键字:美育技工学校教师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我们在从事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注意“美育”的渗透。一、将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将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紧密联系起来。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美感诱发者。能够选进技工学校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篇篇都是精品。语文课的一大任务就是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倾向,明确其思想意义,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语文教师就应以这一任务为中心,反复阅读作品,思考课堂语言,通过充满情感的朗读和介绍,洋溢激情的导入和分析,与作品共喜同悲的理解,感染莘莘学子,产生师生的情感共鸣,并进一步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思想性和情感性相结合的语言,必定是具备色彩与个性,充满灵性与活力的语言,也是具有延伸性和感染力的。教者饱含感情的每字每句都将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心田。二、将美育教育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并渗透到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他们崇尚的是“精彩的视觉效果”,干巴巴的语文教学是不能吸引他们的。网络资源博大精深,包罗生活万象,只要善于捕捉课文的延伸点,网络就会源源不断地给课堂生活注入“时代的活水”,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发生意义的关联,充满时代的气息。如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还可以让学生欣赏蒋嘉铿的京剧版《念奴娇》,欣赏伊能静的通俗版《念奴娇》,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情感演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和情感演绎,学生觉得觉得活动有趣,也使课堂充满活力。除此之外,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情感世界,从而去理解他的豪放诗词特点。对于一些文学经典但距离学生现在的生活较远的篇目,如《论语》就可以选择放弃一贯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欣赏于丹讲《论语》中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其中的道理,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针对男生对《三国演义》的爱好,特意安排学生看易中天《品三国》,体会“冷暖人生”,引发学生对“周瑜”这个人物的探究性学习。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作为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应善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会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三、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即可创设情景,让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荷塘,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四、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技工学校的学生专业性很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也应该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