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介子的辐射性纯轻衰变不仅仅只与衰变常数有关,同时还与介子的波函数有很大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对介子的辐射性衰变的理论预言具有了很大的强子型的不确定性。我们以D-以及D为例,通过利用他们的波函数来描述其正反夸克强子化的过程的方法来计算了其辐射性纯轻衰变得分支比,并详细的讨论了由介子波函数而引起的D-以及D介子辐射性纯轻衰变的不确定性。最近几年在研究重粒子衰变时得到的波函数类型主要有:GEN(Gegenbauerpolynomial-likeform)、MGEN(exponentialform)、KKQT、KLS、Huang[1]等等。由于结构函数的类型不同,函数内参数值也不确定,从而导致了在求解B、D介子衰变时产生了不确定性。我们研究的是D介子的纯轻衰变时由波函数及其参数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利用介子的结构函数及波函数的各种模型来研究介子的放射性纯轻衰变的不确定性。对于重赝标介子M,我们只考虑领头阶和的贡献,其它的贡献忽略不计,这样重介子的波函数就可以写为:第三个函数模型是指数型的。第四个是通过解运动方程得出的波函数,其中,是贝塞尔函数。最后一个是由函数模型得出的波函数。其中。除了模型中x表示重夸克携带的动量分数外,其它模型中x表示轻夸克携带的动量分数。在这里我们认为波函数中的横动量部分是无关的,所以我们假定。其图形如下:波函数的归一化为:以前关于D介子研究的文章中仅仅只计算了衰变中主要图像的贡献而忽略掉了其他图形的贡献,这对于B介子来说毫无疑问是可以的,但是对D介子来说就等于忽略掉了很重要部分的贡献。2003年文献[5]的文章中就提到了这一点,他们详细的计算了每一幅图形的贡献并做了对比。在其文章中指出B介子的各副图的贡献与总的贡献的比例是a:b:c:a+b+c=1.40:0.0005:0.04:1,可以看出与a相比b和c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对于DS介子来说其比例关系为a:b:c:a+b+c=14.27:3.47:17.32:1,对于D-介子来说是a:b:c:a+b+c=7.30:0.94:6.03:1,从比例关系中可以得出对于D介子来说其b和c的贡献不可以忽略。在本文中,我们利用D介子的波函数来描述其强子化过程,详细的计算了D-介子和D介子辐射性纯轻衰变的分支比,并对其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而纯轻衰变中共有四个带电粒子。这样衰变就变为放射性的衰变,其费曼图如下图:其相应的有效哈密顿量为:利用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可以得到:表1波函数种类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图4中的(a),(b)两图分别表示了D介子和D-介子的辐射性纯轻衰变的衰变宽度与光子能量的微分比例关系。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当选取的波函数种类不同时各条曲线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不同的波函数却有不同的峰值,D介子和D-介子的辐射性纯轻衰变的峰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3.5)×10-17和(0.9-1.4)×10-18。同时还可以明显的看出虽然其峰值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但其还在各自的量级10-17和10-18上。表1,表2和表3则详细的显示了由波函数而引起的D(D-)介子辐射性纯轻衰变的不确定性的数值分析。表1显示了波函数种类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影响因子包含了所有来自于波函数的影响;表2显示了当波函数中的参数变化时而引起的分支比的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出参数的变化对D和D-的辐射性纯轻衰变的影响不是很大,近似可以忽略;表2波函数的种类对分支比的影响,表中明显的显示出了分支比对波函数种类的变化比较敏感,由波函数的种类而引起的D和D-介子衰变分支比的变化(1.025390-1.706812)×10-5和(0.953498-1.576725)×10-6。表3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5种波函数中,得出的曲线较低,其得出的影响因子和分支比的数值也较小,得出的曲线最高,其得出的影响因子和分支比的数值也较大,而其他三种波函数得出的曲线几乎重合在一块,而且其数值也比较接近,所以我们认为,另外三个波函数比较适合用来研究D(D-)的衰变。参考文献谢谢!在计算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