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建设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建设实施方案.doc

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建设实施方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大力推进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立足苏北苏中地区生态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禀赋,以海岸带、京杭运河(江淮生态大走廊)、通榆河为“三纵”,以南线新通扬运河-泰东河、中线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黄河故道、大沙河、徐洪河)、北线新沂河(沭新河-善后河-蔷薇河)为“三横”,以洪泽湖、骆马湖和高宝邵白湖群(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白马湖)为“三湖”,突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建设形成“三纵三横三湖”生态保护网络,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产业,加强污染防治,打造清水廊道,保护良好湖泊,守护“蓝色国土”,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促进民生改善,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苏北苏中地区“三纵三横三湖”的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逐步提升。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干流及主要供水河道水质稳定达到考核目标,洪泽湖、骆马湖和高宝邵白湖群水质达到Ⅲ类,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趋好。沿海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3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比例明显提升。林木覆盖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三、重点任务(一)形成一条海岸保护廊道(省沿海办、省海洋与渔业局牵头,苏北苏中相关市、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市、县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协同,系统治理和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全面开展近岸海域环境整治,加强沿海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科学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岸线资源,科学配置海域资源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在建设江苏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中着力打造生态竞争优势。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态红线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26%。建设海州湾、如东小洋口国家海洋公园等海洋保护区,到2020年,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比例达到11%。加强近岸海域“浒苔”的监测与防治。加强主海堤、入海河口的管理和保护,规范主海堤管理范围内开发利用行为。科学确定围填海规模,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生态优先原则,稳步推进滩涂围垦项目,严格用海规划管理,严厉打击滩涂区域的非法围垦活动,合理配置围垦区内生态、农业、建设用地比例,尽量保证生态用地集中连片。严格实施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禁止在受保护岸线区域进行生产活动,清理临近岸线的养殖项目,恢复部分人工岸线的自然生态功能。严控不能满足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和要求的项目在沿海布局。综合整治入海河流及排污口。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规范的入海排污口,开展大浦河、排淡河、新沂河、灌河、五灌河等重污染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打造两条清水输送廊道(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办、省环保厅牵头)加强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及其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江淮生态大走廊和通榆河清水廊道。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立足沿生态走廊地区的自然禀赋、文化底蕴等优势,在生态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约束下适度规划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跨流域区域协调与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空间利用集聚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互联互通的生态大走廊。加快实施连云港市境内通榆河贯通工程。深入实施排污口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清污分流、干流疏浚整治、面源治理与控制、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与处置,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建设等七大类工程项目。规范提升河道管护、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关闭两条清水输送廊道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印染、制革、电镀等重污染企业以及未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港口、码头、排污口。规划实施污染重的主要平交河流立交改造工程建设。禁止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船舶进入京杭大运河、通榆河及主要供水河道。加快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深入推进苏北苏中地区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设施建设,加快盐城市新饮用水水源地及饮水工程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同步实施,加强县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和管理。分步全面完成既有自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新建水厂一律达到深度处理要求,逐步由安全供水向优质供水转变。到2020年,市、县基本实现“双源供水”和自来水深度处理两个全覆盖。(三)建设三条生态安全输水河道(省水利厅牵头)以疏通水系、清淤拓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新通扬运河-泰东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黄河故道、大沙河、徐洪河)、新沂河(沭新河-善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