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四策赏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针灸大成》四策赏析.doc

《针灸大成》四策赏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针灸大威》四笨赏衍口牛淑平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关键词:针灸大成;四策;文体;赏析中图分类号:1207.62:R2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673—628l(2007)04—0038—02《针灸大成》是明代杨继洲所著的汇编性著作,收入其中的四策:包括诸家得失策、头不多灸策、穴有奇正策、针有深浅策,“策”,是杨氏之心得之作。所以针灸专业的教学安排了这四策内容。古代朝廷选拔人才时用“策问”形式,这四篇“策”就是策问体。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一、骈散兼行之“体”六朝时期,骈体文盛行,朝廷策问,往往令能文之士以骈体撰写,策问体虽为试题性质,但也要讲求立意不苟,结构精审,善于设问。《针灸大成》为明代作用典和藻饰。四策骈偶文举隅:《易》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凉之,寒则温之。得之则为良医,失之则为粗工刻舟而求剑,胶柱而鼓瑟阳主生,阴主杀。兵惟不动,动必克敌;医惟不施,施必疗疾。《针灸大成》之四策皆为骈散兼行体,大多是散中夹偶,或偶中参散。也有少数整段皆散,或整段皆偶。二、行云流水之“韵”一般来说,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来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四策中穿插了大量的对偶句,有正对:“兵惟不动,动心克敌;医惟不施,施必疗疾。”更有诸多反对:“得之则良医,失之则粗工。”尤其是,四策穿插了大量两个以上的意思平列的、成排比性的流水对文,读起来尤其让人感受如行云流水的韵味,如:行而为阴阳,布而为五行,流而为四时。(《诸家得失策》)然而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审芬弘舅W文胆品,其四策却延用了六朝策问体,虽不是严格的骈体文,但却是在散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对偶文。如: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也。然针灸之技,昔之专门者固各有方书,若((素问》、《针灸图》、((千金方》、秽P台秘要)),与夫补泻灸刺诸法,以示来世矣。其果何者而为之原欤?亦岂无得失去取于其间欤?诸生以是名家者,请详言之!这是《诸家得失策》的第一问。问中就穿插了骈体文。两马并驾叫做骈,两人在一起叫做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叫仗(仪仗),仪仗是两两相对的,所以骈偶又叫对仗。骈偶、对仗都是比喻的说法。严格的骈体文在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螨)不能以达。(《诸家得失策》)探脉络,索荣卫,诊表里。(《诸家得失策》)《针灸大成》四策中也有少数整段皆骈偶的情况。如《头不可多灸策》中有一段就是一层扣一层的骈偶句累叠:万方数据38尝谓穴之在人身也,有不一之名;而灸之在吾人也,有至一之会。(点题:穴和名、灸和会的关系)盖不知其名,则昏谬无措,无以得其周身之理;不观其会,则散温靡要,何以达其贯通之原。(论述一:穴重在知名,灸重在知会)故名也者,所以尽乎周身之穴也,固不失之太繁,会也者,所以贯乎周身之穴也,亦不失之太简。(论述二:名繁,会简)人而知乎此焉,则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而按经治疾之余,尚何疾之有不愈,而不足以仁寿斯民也哉。(结论: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此段论述灸法须按经取穴,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经脉与经脉之间的交会穴,方可执简驭繁,观会而得“要”。旷之聪,以说明《素问》《难经》是医家圭臬,寓意深远。句二:两引《吕氏春秋》寓言典故以强调要灵活掌握按经取穴原则。藻饰就是追求词藻华丽。诸如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异草等类的词。《针灸大成》毕竟是科技文,语词相对要朴实,但于朴实中也常常是细腻写景,婉转地抒情,精密地说理。如:自人之荡真于情窦也,而真者危;丧志于外华也,而醇者漓;眩心于物牵也,而萃者涣;汩情于食色也,而完者缺;劳神于形役也,而坚者瑕。元阳丧,正气亡,寒毒之气,乘虚而袭。苟能养灵泉于山下出泉之时,契妙道于日落万川之中,嗜欲浅而天机深,太极自然之体立矣。寒热之毒虽威,将无隙之可投也。譬如墙壁固,贼人乌得而肆其虐哉?这是一段文辞优美,意境深远,道理深刻之文。四、易记上口之“用”也正因为对偶句的齐整匀称,读来流畅上口,所以非常便于记忆和传诵。很多重要的观点,通过骈句而能得以牢记,尤其韵味还体现在:骈体文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文心雕龙·章旬》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柳宗元《乞巧文》说:“骈四俪六,锦心绣口。”都是对骈体文本身韵味特点的说明。《针灸大成》不是严格的骈偶文,平仄相对的关系这里不多述说。三、用典藻饰之“雅”对偶和四六,能使文章产生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