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安高新一中专家报告的一点体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西安高新一中专家报告的一点体会.doc

对西安高新一中专家报告的一点体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系统训练,落实到位,形成特色,成就高新——对西安高新一中专家报告的一点体会仅凭语文人均分在128分以上、140以上二十多人、最高分147分这个成绩来看,高新一中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一本以上上线率达90%多,优生力争上外国名校更是让我们这样的学校望尘莫及。但成绩不是偶然的,包含着必然的成功经验。刘海华老师负责给我们讲语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但她几乎将她们的全部做法都毫无保留地传送给我们了。从刘海华老师的报告中,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学习:一、整体规划,系统安排从高一到高三,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复习概念:高中三年一盘棋。同时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且互不相容。如在高一高二,重点在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积累素材,培养能力方面下功夫;到了高三,则重点指导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对强化训练的安排也是有条不紊,层层落实。比如对名句的考查,每次指明内容范围,让学生重点复习,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成就感,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啊。二、大胆舍弃,一课一得可以看出高新一中对新课程体系的教材编写意图洞若观火,并很快找到了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即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大胆果断的取舍,重点特别突出,目标十分明确,效果自然显著。就说他们的“一课一得”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完全放弃了过去那种面面俱到,细大不捐的少慢差费;而是选择了现在的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的多快好省。比如在《孔雀东南飞》中只讲“赋”的特点和作用;《离骚》中只讲浪漫主义;在《鸿门宴》中只研讨“英雄”的内涵;《林黛玉进贾府》只讲“描写的作用”;另外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文一起上,重点突出作者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等。三、推荐好书,注重随笔我们学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不去想办法帮学生找“米”,或者说想了办法,但不能持之以恒。而高新一中却能三年如一日,坚持为学生推荐好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学生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所推荐的书目的性很强。比如上了《赤壁赋》,就给学生推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讲了《小狗包弟》就给学生欣赏《怀念萧珊》等。还有一点值得借鉴,那就是对随笔的诱导和指导。为什么说是诱导呢?他们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去写随笔,而是为学生提供随笔素材或触媒。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以汶川地震后学校搞的学生诗歌创作朗诵比赛为例,学校只是开展了一次活动,但因为活动本身触动了激情澎湃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既解决了学生不想写的问题,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根据“文有法而无定法”的原则,怎么写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实在高明。四、深研高考,与时俱进1、高新一中的教师对考纲的研究很透彻。比如当作文命题中“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作”改为“选准角度写作”时,他们便能及时调整训练目标和要求,改变训练策略——强化了学生的审题立意;病句辨析与修改题中他们紧紧抓住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正是考纲明确要求的等。2、他们还能根据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找出规律,进行预测。比如根据近年来对社会热点的考查,作出可能考查“心态”的预测;根据实用类连贯四年考查“传记”作出今年可能考查新闻的推断等等。3、在研究答题方法方面,高新一中做得更好。刘老师一上来就再三强调她的报告不重理论而重实践,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叫做“只是操作性强罢了”,她还谦虚地说“无他,唯手熟耳”。其实这正是我们想学习的。因为她把每一类题的具体做法都告诉我们了。比如诗歌鉴赏的“三看”(题目、作者、注释),概括不是翻译;现代文阅读中的“数段落,抓关键句;数句号,摘关键词”,从内容、结构、手法和效果等几个角度来答题,用最质朴的语文答题等;实用类阅读不能舍弃,要兼顾,以题来选文,将八分题当小论文来答等;文言文对重点实词的积累等等。都非常具体,操作性强。五、重视写作,细化指导高新一中显然在高考上做足了文章,即便是在他们那也是边缘学科的语文,仍然能做到让领导,让同行刮目相看。因为在我们看来,最没有得分空间的作文,他们也照样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让人特别受益的,我概括了这八个关键词:1、兴趣:从高一开始注重写作情境的创设,写作情感的培养,写作兴趣的激发,如用电影、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积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行个性化、分类别整理素材。3、审题:刘老师反复强调要明确要求,认真审题,找准角度。4、创新:关于创新,她说:不能在审题上创新,要在语言、素材上创新。要求学生借助名家名篇来抬升学生的语言品位;尽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在课本中挖掘新的素材。5、考试:大考的作文题都要认真设计,有的放矢。6、阅卷:尽量排除人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