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语言教案关于大班语言教案汇编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班语言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蛤蟆大姐新衣裙的变化及相应心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朗诵儿歌。2、感受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对文学作品感兴趣。3、懂得做事要动脑筋、有主见,不能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活动准备:1、《蛤蟆大姐穿新衣》课件2、蛤蟆、花裙、小兔、穿花袄的田鼠、青蛙、穿裤子的小鹿、小狗、戴蝴蝶结的花猫等儿歌情节图片3、小花布一块(事先剪成花裙)、剪刀活动过程:一、图片引题,直接引出主人公及儿歌1、出示蛤蟆大姐图片,让幼儿对蛤蟆大姐的`形象作初步了解2、蛤蟆大姐真高兴,穿件花裙新又新。那么在这位蛤蟆大姐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们仔细来听听这首儿歌《蛤蟆大姐穿新衣》。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儿歌诙谐、幽默的风格听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师:有趣在哪里?2、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儿歌的内容,了解花裙的变化过程蛤蟆大姐的花裙发生了哪些变化?(观看视频前带着问题观看)3、分段欣赏,深入理解儿歌情节第一段:谁看见了?小兔见了怎么做、怎么说?“不如”是什么意思?蛤蟆接受了小兔的建议吗?它是怎么做的?(幼儿适当学说)第二段:这一次蛤蟆大姐又听了谁的意见?青蛙是怎么给意见的?它怎么说、怎么做?(学说)第三段:这次蛤蟆大姐又听了谁的意见?小狗是怎么给意见的?“斜一斜”是什么意思?它表示什么?第四段:最后蛤蟆大姐戴上蝴蝶结了吗?为什么?是啊,蛤蟆大姐头顶上光溜溜的,怎么能戴上蝴蝶结呢!真是好笑三、多种途径学念儿歌1、看图谱,完整跟念儿歌。2、在朗诵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儿歌。四、情感理解,提炼经验蛤蟆大姐最后为什么没有穿上新衣?你喜欢儿歌里的蛤蟆大姐吗?为什么?小结: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自己动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像儿歌里的蛤蟆大姐一样光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附:蛤蟆大姐真高兴,穿件衣裙新又新。小兔见了把头摇:“不如田鼠花花袄。”花裙改成花花袄,蛤蟆大姐眯眯笑。青蛙肚子鼓啊鼓:“不如小鹿花花裤。”花袄改成花花裤,蛤蟆大姐跳起舞。小狗眼睛斜一斜:“不如花猫蝴蝶结。”花裤改成蝴蝶结,蛤蟆乐得像过节。蛤蟆大姐伸出手,摸摸头顶光溜溜。蝴蝶结,没法戴,哭得眼泪流呀流。大班语言教案篇2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2、知道“逃”“钻”“吼”“寂寞”等词的意思。3、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活动重、难点: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夸张的特点。活动准备:故事图片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有一个故事叫《轰隆隆来了》,谁能猜出轰隆隆是谁呢?二、边看图边复习故事。1、为什么大家叫这只恐龙轰隆隆呢2、轰隆隆来到马路上,人们怎么样了?来到原野上,大家都怎么来到游乐场,大家又怎么样了?3、这时候轰隆隆有什么感觉?理解“寂寞”的含义。4、小兔带轰隆隆参加游艺会,市长为什么发火法?幼儿学学它的喉声。5、轰隆隆为什么觉的兴趣呢?三、创编故事情节轰隆隆再次来到马路上,原野、游乐场、会场会出什么事情呢请每个小朋友想一想。幼儿自己讲述。教学反思: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小百科:轰隆隆象声词,ABB式词语,形容极大的声音。大班语言教案篇3活动目标:1、学习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的独特韵味。2、能根据儿歌句式仿编儿歌。活动准备:1、各种线、绳子制作的各种作品图片;2、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许多的(绳子)引导幼儿说说绳子有哪些本领。(可以用来绑东西、可以挂东西等)二、幼儿学习儿歌1、谈话引入。今天有一位小姑娘也要用绳子变把戏。2、幼儿欣赏儿歌,放CD《绳子变把戏》。你听到了儿歌里的哪一句?3、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如果加上你的动作儿歌里的绳子会变得更神奇哟!4、(再一次欣赏儿歌,并引导幼儿为歌词配上动作)5、幼儿表演,边做自己编的动作,边念儿歌。加深巩固儿歌内容。三、幼儿仿编儿歌。展示与绳子有关的图片,想象它是怎样变的`,用一句儿歌表现。(一上一下跳绳子、一里一外补裤子等)四、把我们今天学的儿歌去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知道绳子会怎样变把戏。教学反思: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