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32011年高三一诊考试历史学科试卷分析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从12-23题共12题,共48分。1.平均分约等于24分。2.错得较多的题是第14题,第17题,第20题。3.答题卡填写和涂黑不规范。二、第二部分综合题,共52分。(一)第37题,共4小题32分。1.第(1)小题(6分):=1\*GB3①在谈“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时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罗列基本史实的状况(有的照抄照搬材料原文),缺乏比较。谈及“由西汉到南朝的变化”,重点应是生产方式和人民生活状况,学生作答时,往往集中于某一方面。两个方面,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到西汉或南朝状况描述的一个方面。=2\*GB3②谈“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有何影响”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阶段特征张冠李戴,把握不准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的重大影响,即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此参考答案重在后一句,而考生作答时懂其大意,语言表述就产生了不同的表述特征。说明基础知识尚待加强。2.第(2)小题(10分):=1\*GB3①第一问“……唐朝后期和民国初年最为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分别是哪一个”(2分)较为简单,基本能得分。=2\*GB3②第二问“试概括促使它们发展的相似原因”多数学生不能结合地理因素来回答,思维不开阔,分析归纳能力差,表述不准确。=3\*GB3③第三问“……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生产方式上有何重大变化”学生多数不能理解“生产方式”的含义,“变化”不知怎么回答。3.第(3)小题(8分):=1\*GB3①本小题属容易得分题。=2\*GB3②但学生很多审题不准,或没审题,所以失分也多。另外,第1小问“中西部及东北”,学生往往忽略了“东北”,还把“东北”和“东部”混为一谈。4.第(4)小题(共8分),本题得分在5-6分左右。=1\*GB3①第一问要求学生回答“填空(地名)”,由于学生地理概念不明确,记忆不准确失误较多。=2\*GB3②第二问“……试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学生一般都能指出一点,得分较好。=3\*GB3③第三问“……,你认为今天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应如何发挥‘服务全国’的作用”,比较简单,学生普遍能作答,但语言叙述不得体,地域概念运用不准确,失分也较普遍。=4\*GB3④学生在审题和答题规范上还有待加强。(二)39题,共3小题20分。1.第(1)小题,共4分。=1\*GB3①该题前三个填空得分率较高,但“井冈山”的“冈”字错别字太多,写为“岗”,有的还把“井”字写成“景”。同时“武昌”与“南昌”写混,“瑞金”也有写成“瑞京”等。=2\*GB3②有的的同学审题不到位。=3\*GB3③时期用语不够准确,更有同学根本不知道历史时期与阶段的提法。2.第(2)小题,共8分。=1\*GB3①第一小问“……‘争取江西’客观上的有利条件”,考查概括能力,基本上得全分。=2\*GB3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得满分,但有些学生审题不全,甚至不知道有这个问。=3\*GB3③第三小问“说明其认识的基本依据”,大多数学生缺乏概括能力。3.第(3)小题,共8分。=1\*GB3①第一小问“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共和国”对比,基本上能得全分。=2\*GB3②第二小问“易名的背景”,学生一般能回答出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他两项答到的较少,主要原因是学生审题不准确,没有注意1935年这一时间限制。三、从总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是很扎实,特别是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不好,涉及到的政治术语和地理(地域)名称不能准确运用,答题的方法和规范性还应多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