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三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比较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潜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倾向于中考,我班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更多的是需要潜力上的发展。个别学生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学习的热情比较高涨,愿意尝试各种新的方法来提升自己,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带教。3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潜力。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用好奇心引领求知欲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估算一下你的手能够覆盖多大面积、能够触摸哪些领域、能够获得哪些信息?那一只“残损的手掌”能触摸多么广阔的领域呢?活动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比较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潜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活动3寻找诗歌的钥匙1、自读扫除生字词:锦幛荇藻蓬蒿蘸着轻抚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请同学找出诗歌的韵脚并根据自己的朗读划出停顿节奏。3、听范读,注意诗歌朗读的语调和情感把握。活动4小组同行,分享快乐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能够适当补充。1、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哪些地方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何特点?(分析意象)手掌、土地、灰烬、血和泥、湖、春天、堤、繁花、柳枝、荇藻、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泥泥沙、江南的水田、禾草、蓬蒿、岭南的荔枝、南海、太阳……等。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上的这些地方和事物时,心中洋溢着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否有变化起伏呢?这首诗以“我”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展开想象,让“残损的手掌”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随着“手掌”的移动,作者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其实是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情绪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明朗用心。3、对诗人这只“残损的手掌”的意象怎样理解?能够看出诗人怎样地情感?3、诗人的手掌是残损的,祖国的土地也支离破碎,诗人与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写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其实是发自诗人内心的爱于恨,怜与悲,愁苦与期望。“残损的手掌”是诗人一颗“赤诚的忠心”的物化。这首诗前后比较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活动5串联珍珠,总结提升诗歌鉴赏方法:1、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透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资料。2、从诗词描述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动6新知怎样用?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二《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品味诗歌中的具体形象,理解作者透过形象化的手法(意象)来抒情的特点。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