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列宁《辩证法的要素》的理解列宁的《辩证法要素》是列宁在研究黑格尔《逻辑学》中辩证法问题的一个总结,篇幅不长,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辩证法体系,但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后人理解并研究辩证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历史背景来看,列宁在1914年9月一11月,列宁集中时间和精力钻研黑格尔等人的著作。尤其认真研读了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包括《逻辑学》和《小逻辑》)和三卷哲学史以及历史哲学,写下了八个“哲学笔记本”。列宁在这个时期集中研究辩证法,批判折衷主义和诡辩论,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革命斗争的需要。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第二国际大多数领导人先后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他们政治上的堕落,同他们在哲学上用折衷主义和诡辩论篡改唯物辩证法是分不开的。《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读到黑格尔《逻辑学》的最后一个范畴“绝对观念”时提出来的。这些要素列宁在前面写的笔记、摘要和评语中都提出来过,最后才加以列举。因此,可以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研究黑格尔《逻辑学》辩证法的一个总结。罗列一下列宁提出的十六条要素:1.考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2.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3.这个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它自身的运动,它自身的生命;4.这个事物中的内在矛盾的倾向(和方面);5、事物(现象等等)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6.这些对立面、矛盾的趋向等等的斗争或展开;7、分析和综合的结合,各个部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8、每个事物(现象等到)的关系不仅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一般的、普遍的。每个事物(现象、过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9.不仅是对立的统一,而且是每个规定、质、特征、方面、特性向每个他者的过渡?10.揭示新的方面、关系等等的无限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12.从并存到因果以及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一个形式到另一个更深刻更一般的形式;13.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等等;14.仿佛是旧东西的复归(否定的否定);15.内容对形势以及形式对内容的斗争。抛弃形式,改造内容。16.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过渡。读了一些文献资料,结合课本中第一章第二节的知识,就我所理解的列宁十六条,我认为基本可以归结为这些观点1.辩证法的客观性(第一条)2.事物的普遍联系原则(第二条,第八条);3.事物的发展原则(第三条);4.对立统一规律(第四、五、六、九条);5.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第十六条);6.否定之否定(第十三、十四条);7.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第十五条);6.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第七条);8.认识的辩证过程(第十条、十一、十二条)。列宁虽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辩证法体系,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基本体系:这个体系以存在为起点,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按存在—联系—运动—矛盾—认识矛盾运动的顺序展开,这是符合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的。这些要素是列宁从黑格尔的一句话中引申出来的,但这不是纯逻辑的推演,而是对他研究《逻辑学》成果的总结。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列宁所说的辩证法不仅是唯物主义的,而且不限于发展观,其实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法的客观性的观点,说明辩证法不能离开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唯物辩证法,是和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根本对立的。概念的辩证法只是客观辩证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所谓“观察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客观地观察事物,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本身中发现和认识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引出它们固有的规律性,而不是在人们的头脑里主观臆造出各种联系和规律性。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践的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这个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无数的失败就是说明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正是在无数次的探索实践中,才能摸索出真理,取得成功!普遍联系原则,这个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8)每个事物(现象等等)的关系不仅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一般的、普遍的。每个事物(现象、过程等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这两条合在一起说明辩证法的一条基本原则——普遍联系的原则。这个原则湃跄诤?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通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