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高(人教版高一必修)登高(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文摘→登高(人教版高一必修)2009-04-13《登高》一、引入: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佳节。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人们认为,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而且在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习惯在这一天携亲朋好友一起登高、赏菊、饮酒,祈求长寿,共度佳节。所以当王维在重阳这一天独在异乡时,有感而发,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无独有偶,诗人杜甫在重阳佳节漂泊异乡时,也写下了为人称颂的名篇《登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诗,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二、教学目标:1、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2、初步培养鉴赏同类诗歌的能力。古人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这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对于诗人杜甫,同学们有哪些方面的了解呢?三、作者介绍(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继承和发展《诗经》的优良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因此被称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四、诵读作品,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对诗歌进行初步感知:1.请解决问题:A这是属于什么内容的诗歌呢?边塞诗?怀古咏史啃淳笆闱槭?明确:写景抒情诗。首联颔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既然是写景抒情类诗歌,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类诗歌的鉴赏方法。诗歌鉴赏指要:基本方法及步骤: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把握意象,探究意境。③披词入情,体会感情。2,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朗读,感受诗意,在朗读的时候请注意:诵读提示:节拍要清晰,体现诗的韵律。胡应麟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全诗曲折顿挫,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语速要缓慢,语气要沉重,要读出情感。3、检查朗读情况,指定同学朗读。(1、2个同学。教师评价指导。)这是同学们自己领悟后读出来的效果,下面我们来听听录音泛读的效果。大家对照录音朗读,再次来感受全诗。4、对照录音,再次感受:解决: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也就是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明确:情感基调:悲(哀愁、苦痛、悲愤)五、赏析首联和颔联,把握意象,体会意境。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哪些意象?明确:描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意象。2、这八种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3、请对你感受最深的意象进行赏析。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在诗作之首,诗人就以传神之笔渲染出一种寒凉凄苦的氛围。秋天本来是容易刮风的季节。曹丕在《燕歌行》中也曾写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本来就凉,而江边的风要比其它地区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所以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点。这种寒凉,不仅是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所写的不仅仅是天凉风凉,更主要的是写诗人的心凉。诗人站在江边高岸,抬头远望,见到的是高远的天空。本来秋日的天空往往会令人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但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因人的心情而异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对于心情愉快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而对于此刻正被愁所困扰的诗人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空空荡荡。夔州一带多猿,鸣声凄切,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以诗人在此写到了猿啸,并且用“哀”字来描写,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而且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再来看第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句紧承上句,继续描写诗人站在高处所见到的景象。“渚”是江中的沙洲,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一种凄清之感,所以说“渚清”。接下来诗人由沙洲自然写到了沙子,在描写沙子的色彩时,作者用了一个“白”字。从色彩学角度来看,蓝白黑之类的色彩属于冷色调,这种冷色调的“白”沙,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那种沉郁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