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建议.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建议.pdf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建议.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建议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但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等方面。围绕地理新课标,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方法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是地理学习的基础,教师把这一节教学到位和学生把这一节学习到位是整个地理教学的关键。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提出几点在“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学的建议,有利于教师更深刻的认识“地球的运动”的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更能动的学习“地球的运动”;有利于地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地球的运动;地理教学;问题;建议“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让地理教师更好的进行本节的教学,针对部分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教学中教材、地理图册和练习运用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灵活运用教材,不生搬硬套。教师在安排学生读图思考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如读图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你画出示意图。1在安排学生读图思考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地理图册或者地球仪找出答案,而不是教师不停的展示。其他读图思考题也是如此。为了学生清晰的理解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地球的运动”一节整体做如下布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更替和五带。这样的设计呈总—分—总的模式,首先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和公转的基础知识的把握,包括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做铺垫;其次是地球运动的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①(必修)》地理意义中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都分别用理论和现象加以阐释;最后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产生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四季更替和五带。如此,教师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学生学习容易掌握,能更加逻辑性的把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学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基础知识的学校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点。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新教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册的运用。如学生在读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地理图册,学生可能会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比较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大小。同理,学生在做完教材的活动后,可以通过地理图册上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得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练习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如某教师在上“昼夜交替和时差”这节课时,在讲解完地方时和区时后紧接着就是日界线的讲解,而本节课的最后该教师设计了下面的题:思考:喜欢足球的同学看雅典(24゜E,38゜N)当地时间18点的足球赛实况转播时,上海(121゜E,31゜N)的当地时间应是几点?这题是复习地方时的练习题,当然放在本节课末尾练习效果没有放在讲解地方时后的练习效果好。因此本节课尾可用如下练习题以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000年广东A,36)图13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8分)(1)NA的经度为;NB的经度为。(2)这时北京为3月日时。二、教学中学生活动落实体验性目标在“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为了落实体验性教学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师需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是运动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统一。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本节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观看和“地球的运动”相关的视频和动画,既让学生感受地球的运动的过程,同时又让整个章节系统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三、教学中提问具有引导性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地球的运动”一节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思考时有时会摸不着头脑,因此清晰的具有引导性的提问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昼夜长短的变化”这部分的小组讨论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今天,昼长和夜长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