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的利用与控制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书生****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的利用与控制知识点汇总.pdf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的利用与控制知识点汇总.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的利用与控制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C.《黄河大合唱》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说明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作为声源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答案:A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故A符合题意;B.唱歌中音调太高,声带振动太快,人的声带很难长时间保持高频率振动,所以后面就会出现唱不上去的情况,故B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风在吼是空气振动发声,马在叫是马的声带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河水振动发声,空气、声带、河水是声源,故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是靠超声波的巨大能量将小石头震碎,该事例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1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高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声呐利用次声探测鱼群位置答案:C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探测鱼群的,故D错误。故选C。3、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B.上课时关紧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男高音放声歌唱,男高音的“高”是指响度大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A.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物质的量的量度,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但质量与体积无关,保持不变,故A错误;B.上课时关紧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男高音放声歌唱,男高音的“高”是指振动频率大即音调高,故C错误;D.重力是地球作为施力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正确。2故选D。4、图中的数据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由图可知()A.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B.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比大象发出声音的音调低C.人可以通过音调或音色来区分小猫和大象发出的声音D.小猫听不到大象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大象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答案:C解析:A.根据图片可得: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在10000~120000Hz,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故人只能听到蝙蝠一部分频率的声音,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故A不符合题意;B.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根据图片可知,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在85~1100Hz,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在14~24Hz之间,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比大象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故B不符合题意;C.小猫的发声范围为760~1500Hz,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为14~24Hz,故大象的音调比小猫低,故人可以通过音调来区分小猫和大象发出的声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人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小猫和大象发出的声音,故C符合题意;3D.根据图片可知,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在14~24Hz之间,小猫的听觉范围在760~1500Hz,小猫听不到大象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大象发出的声音音调太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传播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