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二、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经济开发区。注册地点:山东省滨州市渤海二十一路569号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16282.35万元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活塞的生产销售;机械零部件的生产销售;汽车、内燃机、压缩机、摩托车的零部件的生产销售;铝及铝制品的生产销售;机床设备及配件的生产销售;汽车(不含小轿车)销售。2、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始建于1951年,1963年定点生产活塞。截止2011年底,企业资产总额为19755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31133万元,固定资产60268万元。公司2011年产品销售1971万,实现销售收入约17.71亿元。是国内唯一一家以内燃机活塞作为主导产品的上市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27年居国内同行业首位,综合实力全球行业排名第4位。行业内率先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2011年公司“发动机核心组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授牌,“节能环保活塞绿色设计与制造获国家科技部立项。同时公司是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单位,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863工程示范企业。建有具备国际水准的并通过ISO/IEC17025:2005国家认可的活塞性能评价试验室和计量检测中心。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100家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07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2007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十强上市公司”、2009年被授予“中国汽车零部件活塞行业龙头企业”、2010年被授予“中国机械工业节能减排创新企业”、2009年获得首届省长质量奖、2010年获国家质量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公司研发的多种新产品及发明新专利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和代表国际前沿水平,成为中国活塞第一品牌、中国内燃机活塞设计开发基地,获得中国活塞产品唯一“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渤海活塞主导产品Φ30mm-Φ350mm的高性能活塞,品种达1000多个、年产能力3000万件,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全面生产各种汽车、船舶、工程、军工等动力机械用活塞的专业化企业;在国内34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覆盖全国的220余家社会配件经销商营销网络,为国内一汽集团、东风集团、潍柴动力、中国重汽、广西玉柴、东风康明斯、上汽集团、长安集团、广汽集团、福田汽车、江淮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华晨汽车、江铃汽车、吉利汽车等多家知名主机厂配套,活塞产品制造产能居世界单个工厂首位,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35%,国内欧III、欧IV等柴油机高端活塞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国外市场遍及北美、欧洲、东亚、中东等地区,拥有康明斯、卡特彼勒、大众、菲亚特、科勒等国际高端客户;数控机床除为公司内部提供装备外,已实现外销,并出口国际市场。公司先后进行了“七五”、“八五”、“九五”、“一期双加”、“二期双加”、“2000年第三期国债专项”、“2005年第十一期国债专项”、“2007年第二期国债专项”“2008年第一批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等技术改造项目,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等数十项高科技项目,并取得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公司精益求精地打造高新技术制造平台,生产装备全部实现数控化,在产品设计开发、新材料研制应用、活塞生产制造及专用装备开发等核心技术领域,达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公司不断深化先进管理理念,追求卓越经营,先后获得ISO9001、QS9000、VDA6.1、ISO/TS16949、ISO14001和OHSAS18001等所有与汽车零部件生产相关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技术中心是国内活塞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行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首家性能最齐全的活塞综合性能实验室。主要开展活塞新产品研发、活塞专机开发、材料研究与应用、活塞综合性能实验、活塞加工工艺开发、标准化、竞争情报等工作。现专职从事研究开发人员21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18人,其中博士4人。工程应用研究员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人。中心培养了一批活塞行业的科技带头人,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全面的科技开发队伍。同时,公司广泛与众多科研院校合作,带课题、带项目培养自己的高学历人才,先后有21人被送往清华、山东大学进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深造,加强了产学研的力度,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公司还聘请了国内各相关科研院所、主机厂的40多位著名的内燃机、材料等方面的专家和德国、澳大利亚的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