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什麽是QC七大手法?直方图(Histogram):直方图就是将所收集的数据、质量特性值或结果值,用一定的范围在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的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图形,直方图可以了解产品在规格标准之下的分布形态。(1)说明:划分数据(如考试成绩)的分配范围为数个区间,计算各区间内该数据的出现次数,并制作成次数分配表。(2)用途:描述数据的分布(平均值、变异、对称),借以判断工序有无异常情形。并检查该数据是否正常受控,有足够的能力符合客户需求。步骤:1.收集数据作直方图,数据至少50个以上.一般对于数据个数多少,称为样品大小,用n表示.2.整理数据将数据整理,并找出最大值与最大值.3.决定组数分组的组数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太多或太少组皆会使直方图失真.A.分组组数依数据之样本大小n决定B.最大值减最小值的差(R),用2,5,10等相关数值除之.4.决定组距组距h可由组数k除以全距R来决定,如下式。组距(h)=全距(R)/组数(k)一般取h值为量测单位之整数倍5.决定组界组界即是每一分组之上下界限值,计算方法如下: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最小量测单位/2;第一组上组界:=第一组下界+h,依此类推。6.计算组中点各组皆以组中点为代表值,其计算方法如下:组中点=(L1+U1)/27.计算次数并作次数分配表:将组界、组中点填入次数分配表,将原数据依其值归类入某一组并以计票的方式以////字划记各组之次数8.绘制直方图以组界或组中点为X轴,次数为Y轴。再以各组之组距为底边,次数为高,对每一组绘一长方形,相邻的组其长方形需紧靠在一起,不要有空隙.9.记入必要事项收集数据期间,样本大小,品质特性的单位,测定日期,测定者,必要的批号.管制图(ControlChart)(1)说明:把品质特性(如芯片的薄膜厚度)的点以记号标示上去,藉着该点在管制界限内侧或外侧的情形,可以判断工序是否在控制状态中。(2)用途:借由管制界限的订定,区分出工序的变异的合理性。即时监控,并可以在制程异常时立即采取改善对策。鱼骨图(CauseandEffectDiagram)(1)说明:有如鱼骨增长的方式,有系统地整理工作的结果(特性)以及其原因(要因)。(2)用途:在改善小组的脑力激荡之下,列举所有可能的异常原因;逐一过滤之后,会发现平常忽略的小毛病,可能就是问题的根源。查检表(CheckSheet):简单的查检表,就是备忘条,将要进行查看的工作项目一项一项地整理出来,然后定期或定时检查。查检表是一种用来收集及分析数据简单而有效率的图形方法。查检表可说是另一种次数分配的表现,使用时只要运用简单的符号标记出工作目标是否达成或对特定事件发生给予累积纪录。使用简单符号如「ˇ」、「△」、「O」、「X」或[正]。查检表的设计要简单明了而且要能涵盖所要研究的项目,避免工作延迟或遗漏。查检表依用途区分,大致可分为记录用及点检用两种。(1)说明:在收集各种数据之后,为确认并能毫无遗漏的查检,将结果制成简单的表格。(2)用途:可以让数据的收集更为规律、有效;制成的表格更为简明、易懂。步骤:1.召集所有相关人员,运用脑力激荡法制作特性要因图以列出要因项目。2.制作表格,决定记录形式。将所列出的要因项目层别后,并填入检核表中。3.操作人员运用简单的记号将检核结果纪录于表中。4.利用所得之资料,整理分析,以便了解管制情况或采取必要措施。柏拉图(ParetoChart):柏拉图是美国品管大师朱兰博士(JosephJuran)运用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统计图加以延伸所创造出来的。柏拉图的分析原则:80/20原则,所以柏拉图分析法又被称为重点分析管理法。柏拉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管理领域,其中当然包括质量管理领域。(1)说明:分类不良及缺点等内容,然后按照大小顺序,利用累计数据来表示。(2)用途:将问题点表现出来,并呈现其相对重要性,提供改善方向的优先顺序。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将要处置的事,依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制作层别表,层别表是绘制柏拉图的前提和基础。(2)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间尽可能定期。(3)准备座标,柏拉图座标由X轴、Y轴以及副Y轴组成。X轴通常表示状况(现象)或原因;Y轴可以表示件数,也可以金额等表示,而副Y轴则表示比率。(4)各项目依照合计之大小自左至右顺位排列在X轴上。(5)绘上柱状图,连接累积曲线。(6)累积曲线上,自左至右在第一个超过80%的节点上引虚线至X轴与副Y轴。(7)把位于虚线范围之外的列为重点问题,分析原因、拟订对策。散布图(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