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概况微生物处理原理微生物处理工艺净化效率分析结论油烟是食用油及食品在高温下经过热氧化、热裂解和米拉德反应产生的大量挥发性物质,含有许多有毒有害成分,主要是醛类、酮类、烃、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等物质。以国内某著名方便面企业为例,在油炸方便面的制程中,调理车间煮酱过程中连续不断地有油雾、蒸汽和酱包气味等排出,尤其是冬天季节,情况更为糟糕,从锅中逸散出来的油雾凝结成油滴,散布在厂区,甚至飘散到周围,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1气-液-生物膜传质过程一般分3个步骤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或混合)于水中,即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溶解(或混合)于液膜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内,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最终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2.2油烟废气的降解过程油烟废气有机污染物经过前期预处理后,进入微生物过滤床,被微生物填料吸附,在微生物填料作用下,进入微生物细胞体内,在各种细胞内酶(如脱氢酶、氧化酶等)的催化作用下,微生物对其进行氧化分解生成H2O和CO2等无害的稳定无机物质,同时进行合成代谢产生新的微生物细胞。CH+O2→(化学合成从属营养菌)→能量+H2O+CO2根据油烟废气体的主要性质,采用“两级水洗冷却除油+生物过滤”的联合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废气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3.1生物过滤特性生物过滤式的特点是工业废气经过去尘增湿或降温等预处理工艺后,采用升流式或下降式穿过由滤料组成的滤床,废气由气相转移至水—微生物混和相,通过固着于滤料上的微生物代谢作用而被吸附、吸收,生成H2O和CO2等无害的稳定无机物质,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属于环境友好型技术。3.2生物填料的性能一般选用透气性好、吸附性强、持水性适中的锯末、树皮、树叶、干草和木渣等和5-8mm泡沫滤珠(可发性聚苯乙烯)组成的混合填料。为了防止设备在高温下连续工作而导致填料湿度的下降,特在滤床顶部配备有喷淋装置。滤床顶部散水有以下三个目的:为生物填料层提供适度的湿度,避免微生物产生的弱硫酸和弱硝酸过剩积存,保持微生物良好的生成环境;增加对水溶性污染物的吸收效率;不增加除臭设备的压损。因此散水间隙即淋水周期视处理对象而定。3.3生物菌种筛选针对气体中的污染成分,使用特选的微生物菌种和生物活性酶,利用复合菌群中都有其特定的微生物群落降解恶臭气体。在精心筛选的生物填料上,辅以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氧以及营养物质,使起净化作用的多种微生物能够共同繁殖,复合菌群中的自养菌核和异养菌通过各自的氧化、还原、消化、反消化等方式来获得其所需的营养和能量,从而达到同时处理多种臭气污染物的目的。3.4水洗除油油烟废气通过水洗时,在填料层表面与水充分接触,热量从气相传至液相,温度降低,同时油分冷凝,漂浮在水表面,水部分循环后,油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即直接排放到污水站,通过污水站的隔油池和生物池进行处理。3.5运行指标控制填料湿度在40%—60%(湿重)范围内时生物滤池的性能较为稳定。大多数生物滤池的温度控制在10~40℃。生物过滤器的最佳pH值是7~8。以南京某食品公司处理油烟废气为例,废气各项指标:Q=15000m3/h、油烟浓度250mg/m3、恶臭35000(无纲量)、温度140℃。排放标准:处理完后的气体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有组织排放至15m高空的要求排放的气体臭气浓度<2000,厂界臭气浓度在无其他臭气源影响的情况下,臭气浓度<20。油烟排放达到并远优于《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大型饮食行业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油烟浓度≤2mg/m³。4.1设计参数废气处理采用的集中式收集,经过两级水洗和生物过滤后达标排放。一级水洗塔设备尺寸为Φ2800×5000mm,喷淋停留时间7s;二级水洗(喷淋停留时间4.6s)和生物过滤床采用专利技术异味气体微生物处理一体化设备(专利号:ZL201220021143.7),设备尺寸为17000×2000×3200mm,其中生物过滤床主要设计参数:过床停留时间8s、填料有效高度1m(其中采用玻璃钢格栅作为支撑床,上下铺设PP格网及陶粒作为垫层)、气体流速0.125m/s、压力降为600—800Pa。4.2监测数据废气处理系统微生物菌种经过激活、驯化,调试运行两周后,各项处理指标基本稳定;处理工程在最后验收阶段监测温度、油烟和恶臭三项基本指标,从以下现场监测数据情况予以分析:伴随着生物过滤床上微生物的稳定生长,废气处理系统的去处效果逐渐趋于稳定,处理效果良好。日期4.3反应动力学关系反应速率常数:对于生物化学和微生物:温度、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