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努力****振宇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重点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doc

【全国重点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巴市一中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出题人:秦慧香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共8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陶寺墓地,其墓区划分较为分明:大型墓和中型墓集中分布在墓地中部,其中5座随葬石磬、彩绘花盘等礼器的大墓呈4排集中在一片;而墓地北部,则密集分布着大量简陋的小墓。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早期国家已经产生B.手工技术先进C.礼乐制度较为完善D.阶级分化明显2.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3.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作者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理论出现了失误B.没有恢复西周分封制C.秦实行暴政丧失民心D.统一六国时机不成熟4.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曾称:“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一主张体现了A.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B.开放的对外政策C.边疆治理理念的革新D.开明的民族观念5.宋仁宗宝元(1038—1040)年间,西夏向北宋边境发起进攻。北宋朝野本打算“重拳出击”,一举摧毁西夏政权。然而,辽朝却趁机向北宋“索取关南十县之地”,不仅讹了北宋“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更断送了其攻略西夏的最后希望。这反映出A.北宋的民族政策过于软弱B.辽夏联合威胁北宋的边境C.北宋的外部环境较为险恶D.宋代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6.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西夏建国(公元1038年)后,夏景宗李元昊亲自主持修筑了兴庆府黄河灌区(从今宁夏吴忠市至石嘴山市惠农区),从而使贺兰山东部兴庆府、灵州一带沙漠变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西夏的这一措施A.增强了宋夏之间的水利技术交流B.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C.适应了经济重心变化的总体趋势D.得益于庆历和议的达成7.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蒙古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功德记。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A.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B.民族平等观念不断发展C.中原生活习俗受到推崇D.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8.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A.政府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元大都的商业职能突出C.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D.宽松环境助推商业发展9.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呼应“存天理,灭人欲”主张B.推动儒家思想新发展C.体现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D.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10.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C.促进经济发展及繁荣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11.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2.据清代学者赵翼所说:“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承旨诸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清代A.废除了宰相B.形成了内阁C.创奏折制度D.设立军机处13.“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14.如表是《中国历史纲要》(上)的中国古代史目录。可以提炼的主题是单元标题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二单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