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6 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1).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实习6 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1).ppt

实习6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编制褶皱区剖面图(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习六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图纸折褶起来在切面上就形成字母S或N一、目的和要求1、巩固所学褶皱知识,掌握分析褶皱区地质图的方法。2、在地质图中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3、掌握编制褶皱区地质剖面的方法。二、实习用具三角板、量角器、铅笔、厘米方格纸。需要描述的内容重点: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分辨出背斜和向斜;分析褶皱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关健:确定褶皱的两翼、轴面和枢纽产状一、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地质图上地层产状表示方法(一)分析褶皱基本特征直立4、枢纽产状和轴迹的认识:褶皱枢纽水平,两翼倾角变化不大,在地形起伏不大时,两翼地质界线表现为基本沿走向方向延伸;如果褶皱枢纽是倾伏的,则表现为两翼走向不平行,而呈弧形转折,地质界线随之弯曲。轴面直立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在地形较平缓情况下,背斜部分的弧形弯曲的凸面指向倾伏方向,向斜则相反。从核部宽度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及倾伏方向,核部变窄或闭合尖灭的方向,是背斜倾伏的方向。通过褶皱各层转折端点的联线,即为轴迹,它的长度反映了褶曲的大小。褶皱的枢纽为倾斜时,一组连续的褶皱在地质图上,岩层分布形态为“W”形状轴迹和平面轮廓的确定①地形平坦,两翼产状两翼倾角变化不时,取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倾伏褶皱-新疆库车河倾伏褶皱-北美②轴面中等倾斜或缓倾斜,或地形起伏情况,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上,褶皱岩层弯曲转折端点的联线既不代表枢纽倾伏方向,也不一定是轴迹,须根据赤平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确定的枢纽和轴面产状是可靠的方法。5、转折端形态:在地形较平缓的情况下,轴面直立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地质图上褶皱倾伏端的地层界线弯曲形态,大致反映了褶皱在剖面上的转折端的形态。因此,可以根据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上的岩层转折端形态,大致判断褶皱是尖棱形、浑圆形或箱形褶皱。6、翼间角和褶皱紧闭程度:根据两翼的倾角可估算出翼间角的大小。7、平面形态:同一岩层长宽之比。8、褶皱组合:根据图内所有背、向斜排列规律判断。从褶皱轴迹排列的状况,确定褶皱的组合型式,如平行褶皱、雁列式、分枝状、帚状、弧形。剖面上的组合特征,如隔档式、隔槽式、复背斜、复向斜。9、褶皱形成时代:根据角度不整合判断。在不整合面以下的最新地层时代之后,不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时代之前。10、褶皱描述: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翼部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关系、褶皱形成时代。平行线状褶皱-阿帕拉契山脉下图是北美大峡谷的地质剖面图。A为前寒武系变质岩,发育一系列紧密同斜褶皱并伴生断层;C为单斜构造(岩层),伴有海底火山喷发(γ);D为中新生界水平岩层;B为水平岩层的底界即古侵蚀面。试指出该地区发生的主要构造事件(构造发展史)。单个褶皱形态的描述:褶皱名称(地名+褶皱类型);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部位;分布延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成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折端形态;褶皱及枢纽产状;次级褶皱分布及特征及褶皱被断层或侵入岩体破坏情况等。褶皱形态描述举例反映褶皱的剖面类型:1)直立(铅垂)剖面2)横截面(正交)3)水平剖面分析图区地形和构造特征:分析岩层界线的弯曲和褶皱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与地形起伏和岩层产状的关系。选择剖面线: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方向,并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斜(如“∨”)的位置。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其轴迹线与剖面相交处,亦标出相应的位置。绘出地形剖面。∧绘地质剖面:将剖面线切过的地质界线的交点和褶皱轴迹的位置投影到地形剖面上。作地质剖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剖面切过不整合界线,应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然后再画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和构造,被不整合面所掩盖的地质界线,可顺其走向延至剖面线上(如下图中的m点),再将该点投影到剖面中的不整合面上,从此点绘出其界面。2.剖面切过断层线时,先画断层,然后再画断层两侧的地层和构造。3.绘褶皱构造,应从褶皱核部开始,再画两翼,并注意表现出次级褶皱。m2024/10/64.剖面斜交地层走向时,应将其倾角换算成剖面方向的视倾角画在剖面上。如剖面切的地点无岩层产状数值,可根据同翼邻近的产状来画。5.褶皱同一翼的相邻岩层产状相差较大,上下岩层又是整合关系,这只是岩层倾角局部变陡或变缓造成的,可根据两翼同一岩层厚度保持不变的前提,按其厚度而将较陡和较缓的岩层向深部加以修正,使之逐步与主要产状一致。两翼同一岩层产状不一致的调整6.转折端形态的恢复:轴面直立或近于直立的褶皱,转折端的形态与平面上的倾伏端表现的形态大致相似。在绘转折端时,可根据枢纽倾伏角作纵剖面,求出剖面上该层面枢纽埋藏深度,然后按该层面两翼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