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1 人的人是从何而来 课时训练.doc
上传人:英瑞****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整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1 人的人是从何而来 课时训练.doc

《整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1人的人是从何而来课时训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6.1人的人是从何而来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我国外交部表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神圣领土②2017年3月8日上午9时38分,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北部岛屿发生里氏5.6级地震③《航班正常管理规定》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④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将于2016年底封顶,预计总投资达240亿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3.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4.我国通过制定“十三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5.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一心想回到陆地,于是找到了岛上最大的一棵树,制成独木舟,但他一个人无力把它搬入大海。他制作独木舟的活动是否属于实践活动,有无社会性?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是实践活动,但无社会性,因为它是独立的个人活动B.不是实践活动,它不过是人的求生本能的表现C.是实践活动,也具有社会性,因为他制作独木舟的工具和技能都是社会赋予的D.不是实践活动,因为他已经远离社会,回归自然6.中国的炼丹是最早寻找长生不老药物的实验,但缺乏科学性。后来,克隆技术在实现长生不老方面有了一些进步。目前,各国科学家也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但人类离真正实现长生不老还有很远的距离。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B.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C.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被动的D.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7.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存在的某种吸引力,被称为卡西米尔力。通常情况下,这种力只会导致物体相互吸引。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有了新认识:如果将真空中两块平行金属板中的一块换为硅板,将它与另一块金属板浸入某些流体中,此时产生的卡西米尔力便是一种斥力。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8.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一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男,则千万人试之,无一验者。书之不可尽信,类如此矣。”这表明书本上的观点()①其正确性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用来指导实践是不成功的③是不可盲目相信的④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错误的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9.唐代画家戴嵩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的。”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这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0.近年来,中国每年新增移动用户超过1亿户,5G研发推进迫在眉睫。国家将加强5G研发支持力度,推动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目前需求快于技术发展,运营商们均在参与5G研发。“需求快于技术发展”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认识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1.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并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这说明()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12.“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健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些隐藏的职业病的侵袭,隐性工伤正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这体现了()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4.科研人员查阅整理了大量资料,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为“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告诉我们()①实践需要理论的指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