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当代祭文的写作!孙敏(四川)祭文,顾名思义,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从其用途来看,实用性很强,理应属于应用文体。然而,由于祭文涉及人的生死,涉及亲情、友情或同志之情,具有悲悼情怀和浓重的生命意识,又很容易被看成文学作品。本文主要从应用文写作的角度谈谈当代祭文的写作方法及特点。要写好祭文,首先要了解祭文的形成过程。最初的祭文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以求风调雨顺,所以又称祈文、祝文。在我国古代,人们特别看重长辈和亲友的过世,正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说:"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所以在亲友特别是长辈过世时,为了表示哀悼,就借祭文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并由此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即丧悼文化。有人认为,"丧悼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位置。宗法制社会的祖先崇拜,赋予丧礼作为儒家的礼的最为繁复的构成分支。(王立悼祭文学主题与丧悼文化的精神意义》,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在礼论》中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具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君子耻之。荀子的意思是,每一个人的出生与死亡都需要用一定的礼仪来表示。出生是一个人生命的开始,而死亡则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对待每一个人的开始与终结都要善始善终,那么为人之道才算完整。这就是君子重视生命的开始而谨慎对待生命的终结的原因。……对待死亡的人不忠厚,也不写祭文,那就是薄情寡义。……倘若有一天自己的长辈去世,而参加送葬的人不哀伤,也没有举行一定的仪式,那岂不是近于禽兽吗?对此,君子是感到耻辱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祭文与墓志不一样。墓志以记述死者的生平、赞颂死者的功业德行为主,且多是请人代笔,风格较典雅庄重。祭文则偏重于对死者的追悼,多是亡者的亲友亲自执笔,虽也追记生平、称颂死者,但多记述死者与生者的日常交往,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因此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古代的祭文常常以"维某年某月某日,某某谨以酒食,奠祭亡人某某之灵的方式开始,中间穿插一些追忆性的记述和抒情语句,结尾则以"呜呼哀哉,尚飨收束全文。大致在唐以前,祭文的格式尚不固定,如陶渊明的自祭文,篇幅绦⒉痪?一格,诙谐幽默的字里行间充满对生命意识的深沉思考。唐以后,祭文的格式基本固定,而写作天地!"秘书》2005.7且愈来愈典雅规范,文学性逐渐减少,应用性逐渐加强。严格地说,当代祭文的格式还不固定,与唐以前相比,无非是文言与白话的差别。因为白话文的历史并不长,许多应用文体还没有程式化,这也恰恰给作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尤其像祭文这类具有很强抒情性的应用文体。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台长丁一岚(邓拓的夫人)在致"三家村作者亡灵的祭文》中,对死者(邓拓、吴晗、廖沫沙)用第二人称,生者(死者的亲属)用第一人称,在文中展开两者之间的对话,穿插细节描写,感情悲切,娓娓道来,如泣如诉,闻者无不动容,读者无不流泪,堪称当代祭文的典范之作毛泽东同志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则没有具体的细节叙述,而是采用论证写法,论述了什么是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以及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论证精辟,有很强的说服力穆玉敏的生命的祭文》则用第三人称,以叙述方式真实地记录了一位基层民警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歹徒激烈搏斗,最后英勇牺牲的情景生命的祭文》以时间为线索,穿插了许多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了公安民警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的英雄壮举上述文章由于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真切地表达了"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的艺术效果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祭文,一般很难达到上述艺术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普通作者不可能都有如此高的文学水准和语言驾驭能力相应的,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祭文表现出了较强的应用性,并且呈现出格式化的趋势大致写法是:开始是感谢到场的单位领导长辈和亲朋好友,感谢他们对死者生前的关心以及在死者临终时的慰问和帮助。接下来是对死者的介绍,首先介绍死者是怎样逝世的、享年多少等。其次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着重是与生者相关的事迹,这是全文的重点,叙述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适当融入感情。再次是记叙死者对生者的恩德,以及从死者的生平所领悟到的人生意义,这部分内容要注意深化祭文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