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区分物化劳动与资本 克服历史的理论扭曲和疏漏_经济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严格区分物化劳动与资本 克服历史的理论扭曲和疏漏_经济论.doc

严格区分物化劳动与资本克服历史的理论扭曲和疏漏_经济论.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严格区分物化劳动与资本克服历史的理论扭曲和疏漏【作者】钱伯海【作者简介】钱伯海厦门大学教授物化劳动是物质化的活劳动,具有物质和劳动两重属性。作为劳动属性,它不同于一般的活劳动,各色各样的活劳动凝结其上,赋予各种性能,即各种使用价值,供人们作各种目的使用;作为物质属性,它不同于天然物,必然为一定所有者所有,有它的所有制归宿。物化劳动和资本是两个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经济范畴,必须加以说明和澄清,才能克服历史的理论扭曲和疏漏。生产要素与经营要素物化劳动是从生产角度看问题,运用生产要素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力,进行生产,制造产品,创造新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过程。它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任何社会要进行生产,都必须具备三要素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物化劳动是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经劳动漏过)的合称,它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是永远少不了的,而且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愈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物化劳动作为活劳动的凝结物,这个范畴是永存的,可以讲它万岁、万岁、万万岁!资本是从经营角度看问题,运用经营要素人、财、物,相当于西方经济学惯用的三要素劳力、土地和资本,谋取经济利益,以实现各自愿望的过程。因此收入分配在经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资本就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经营要素,它属于生产关系范围,体现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变化了,经营要素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经营要素与生产要素根本不同的地方。作为经营要素的资本,不要说万岁、万万岁,恐怕连千岁都不敢说。社会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活劳动的凝结,与活劳动相结合,能有效地创造价值,主要是剩余价值。因而现代资本很多是通过购买物化劳动生产资料,雇佣劳动力,从事生产性经营,也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谋取剩余价值的。为此物化劳动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资本,但它决不等同于资本。马克思就曾指出: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①]资本按照传统的词义解释,是指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社会关系,故与物化劳动存在很大的不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历史范畴的资本,在我国几乎消声匿迹达几十年之久,而用资金来替代。改革开放,外资引入,私有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经济多元化,经营多元化,为了包揽兼容变化了的经济态势,我国会计部门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资本金,兼容资金和资本两种不同含义。可见,资本与物化劳动存在严格的区别,但历史和现实社会都对此发生了混淆。最早最著名的要算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了。萨伊把经营要素混同生产要素,把资本主义生产归结为生产一般,把资本等同于生产资料物化劳动,认为劳动、资本、土地是一切生产所必须的三个要素,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协同创造的,并进而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在当时和后来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资本主义先于社会主义,学习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也先于社会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大机器、自动化、机器人、现代化生产、高有机构成,哪一种物化劳动生产资料不表现为资本?劳动手段、劳动对象表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体现为可变资本,两者相结合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把物化劳动与资本相混同,这就导源生产要素与经营要素相混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范畴相混同。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劳动价值论的庸俗成份和以后出现的各种要素论的价值观点,相当部分都导源于这方面的理解和误解。物化劳动作为生产要素,能创造价值,而资本作为经营要素,决不能创造价值。正因为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主要是剩余价值,资本才用以购买物化劳动(生产资料)从事生产和经营,以谋取剩余价值和利润。这是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结果,马克思就指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②]实际上,作为经营要素,以资本谋取利益,可以有多种途径,不一定要与物化劳动相结合,而且在经常变动转换之中。总之,由于没有区别生产要素与经营要素,造成长期形成的理论扭曲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被误解为资本与土地、劳力共同创造价值的三要素理论,这正说明有关研究长期存在的疏漏。长期形成的理论扭曲,习惯已成为自然,要想改变它,扭转它,好多同志都讲难、非常难、难过上青天,实际是不可能的。但我有时并不为然。我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