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第一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按劳分配的原因分配尺度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社会主义阶段,按劳分配是最能促进生产发展,最适合于全面地发展、保持和运用自己能力的消费品分配形式。第一,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有差别;第二,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第三,按劳分配能促使劳动者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为社会工作,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第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货币来实现;第四,商品货币关系下,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相符只能是一种趋势;第五,商品经济条件下,同量的企业联合劳动,由于其生产技术条件、经营管理状况和产品供需状况的差别,会实现为不等量的社会劳动。劳动报酬要经过先集体(企业净收入)后个人(岗位工资和奖金)两个层次。产品经济按劳分配产品经济按劳分配特点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类第二大类是对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包括:1.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私人投资所得利润。其实质是一种资本收入,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2.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所获得的较高薪酬、分红和期权等收入。其实质是对人力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也是从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过来的。3.社会成员通过储蓄、购买债券、各种投资所带来的利息、股息、红利等,这是对他们为社会提资金的报酬,是要素报酬收入而不是劳动报酬收入。正确认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机制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剩余价值的分配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1、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使我国各个地方、各个行业采用不同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使到我国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2、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因而也就必然会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承认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作为确定所有者获得收入份额的依据。这样就能够激励所有者积极地把生产要素投入于生产中,并且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效率和公平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明确了以下几点:(1)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政策原则;(3)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4)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重在分配规则的公平:(5)再分配注重公平,要通过政府的干预,缩小收入差距: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继续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同时明确指出“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