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进展.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进展.ppt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进展.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进展讲座提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进展学生生源好18%讲座提纲一.近五年来欧美教学领域研究的分歧(一)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成为欧美课程教学领域中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从学习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设计教学目标和情景,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个人建构主义强调发现、探究,减少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教师仅提供脚手架支持;除非被迫,不给学生指导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回归生活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强调在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学会。(二)2000年以来,建构主义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Kirschner等基于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人的“工作记忆”作为连接“长远记忆”的渠道是有限量的),而建构主义教学策略中的发现、以问题为本、探究模式,使学习者的工作记忆超负荷。直接教学比建构教学更加有效(2006);Tobias&Duffy(2009)批评建构主义是将还停留在哲学探索层面中的学习理论发展成为分析、解释、指导实践的教学策略,收效甚微2009年以来,欧美教育心理学研究界掀起关于“直接教学”和“建构教学”的争论双方对于对方的教学策略了解不多;论辩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定义“直接教学”泛指教师主导的教学,包括复习旧知识、有计划的教学安排、给学生练习机会、指导性的反馈、持续的复习;“建构主义”中的支架理论强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解释、示范和指导。(三)2011年美国大型研究项目“人是怎样学习的”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找出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提出三大重要发现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头脑中会有已有观念,教学如果不是建立基于已有知识及概念的学习,学生应付考试以后,又会回复到原先的想法;要发展学习能力(迁移、理解、运用),学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公式、内容、年代等的熟识),能明白知识及概念在所学内容结构中的位置和关系;能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懂得制定学习目标并掌握进度非常重要。“人是怎样学习的”这一项目对教学提出了三条结论性建议教师必须把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深入讲授某些学科知识,会发现并向学生澄清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要能分辨造成错误的原因),能从不同角度阐明学科知识的结构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能力应该被融入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讲座提纲二.新课程改革十年来教学领域中的探索:1.过去十年中,教育研究理论界对教学的研究逐步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特别是学生长效发展过程逐步认识到有效教学的内涵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协调、整合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个别差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是有效教学途径;加强师生之间交往,教师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倾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思想脉络。2.我国教学研究理论界对本土化教学研究的探索1)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中国教学理论研究界和实践领域一直在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化是其根本价值基础,科学化是其目标,中国化是其发展主线研究呈现多样性特征;学科建设步入完善学科主体性增强,学术研究方法论逐步完善2).主要进展:集中探讨了教学过程本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价值与教学目标、教学认识与教学交往、教学模式与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现代化等问题;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教学伦理学、教学社会学等分支研究;一些研究结论逐步被研究者和教师接受:“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本质上是特殊认识过程,又具有交往性特点”3).三大方面的探索及问题:第一个方面---教学实验(教育实验区)的开展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A.对现有教学观念进行批判性反思;B.实践层面为学校教学活动进行改革设计;C.强调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和教学管理上凸显互动学习、积极创造;D.践行“生命-实践教学派”的理想。朱勇新发起“新教育实验”,全国13个实验区,500多所学校,6万多教师,100万学生参与,倡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改变(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科研的研究范式);五个观点(无限相信师生潜能,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特色教育,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何克抗提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强调建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语觉论、创造性思维理论等四大自主创新理论基础上;薄弱学校,不限教材,一般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