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基本内容.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投入产出分析基本内容.ppt

投入产出分析基本内容.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教程)§4.1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4.2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4.3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修订方法§4.4投入产出法的应用和拓展小结:本章要点本章参考文献§4.1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二、投入产出法的部门分类(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关系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相似之处:都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的部门分类,都要适当考虑各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同质性,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不同之处:产业部门并非完全满足同质性要求的“纯部门”;只有产品部门才是真正的纯部门。国民核算需要将产品部门、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等分类有机结合,分别应用于不同研究领域。(三)产品部门划分的方式产品部门分类也可参照“产业部门”分类标准中有关部门的名称来确定产品部门,并根据分析需要和核算条件来确定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程度。但仍应注意到,“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是两种既相似、又不同的部门分类方法。注意①对于投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区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例如,电力生产部门: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油电……,这些子部门可分也可合,可细也可粗。②产品部门分得越细,其同质性越好;但实际划分时应兼顾需要与可能。例如,我国的2002年投入产出表划分123个二级部门,42个一级部门;公布资料时更简化。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产品部门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它仍然是一种合理抽象,其资料可用适当方法推算出来。基本过程为:实际投入产出资料→产业部门资料→产品部门资料三、投入产出表的种类和结构(一)投入产出表的种类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以产品部门分类为基础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于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投入的来源和产出的去向,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人口表、教育表、环境污染表,等等。本章主要考察:价值型、对称型的静态全国产品投入产出表。如表4-1。(二)投入产出表的四大象限暂不考虑作为合计数的“总投入”行与“总产出”列以及生产部门的“小计”栏,可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四大象限,分别表达特定的经济内容。12第Ⅰ象限(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核心。反映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相互消耗产品的技术经济联系。特点: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是名称、排序相同的产品部门,具有严整的棋盘式结构;横行~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产出部门);纵栏~消耗中间产品的部门(投入部门);表中每项数据都具有“产出”与“消耗”的双重涵义。该象限的所有n2个数据组成“中间流量(中间产品、中间消耗)矩阵”:第Ⅱ象限(最终产品或最终使用):反映各部门提供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情况(可以细分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其数据组成“最终产品列向量”:(三)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方向横表:Ⅰ+Ⅱ,反映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即“产品分配”过程;竖表:Ⅰ+Ⅲ,反映各部门的投入及其提供来源,即“价值形成”过程。“横表”和“竖表”各自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彼此之间又在总量上相互制约,构成投入产出表建模分析的基础框架。四、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如下三种。(一)各行(横表)的平衡──产品平衡方程: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三)各行列(横表和竖表)的对应平衡: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总投入从投入产出表所有行列的角度看,有:所有部门的总产出=所有部门的总投入,即但应注意:每个部门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与其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通常不等,即§4.2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例:间接消耗的特征:①传递性。不是直接观察到的第一次消耗,而是通过被消耗品的传递关系形成的消耗。②层次性。根据传递环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③无限性。社会生产的循环过程无始无终,间接消耗的传递关系是永无止境的。④收敛性。在极限意义上,间接消耗的不断传递过程本身是收敛的。这样,才有可能计算出全部间接消耗。注意两点:完全消耗总是大于直接消耗;当一个部门对某种产品没有直接消耗时,却仍然对它有间接消耗,因而完全消耗通常不为零。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增加值系数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引入实物量的中间消耗、总产出以及相应的实物型直接消耗系数:26(二)最初投入系数和增加值系数:各部门每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的有关最初投入,或所创造的增加值数量。计算公式分别为:用矩阵表示各种最初投入系数:增加值系数与各种最初投入系数之间的关系:二、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一)完全消耗系数(bij)1.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j部门每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对i部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