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4.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学习PPT教案.pptx

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科急救“时间窗”急诊医疗体系和社区医疗模式的融合学习目标第一节常见的社区急症(一)创伤(trauma)因暴力、高空坠落、切割、挤压、灾难或交通事故等都可引起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的创伤——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earsofpotentiallifelost,YPLL,即平均寿命与死亡时年龄之差)远超过其他疾病。据统计,YPLL值:创伤10.20,肿瘤6.02,呼吸系统疾病5.19,心血管疾病2.33。创伤与脑卒中、心脏病、肿瘤一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单纯的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关节脱位,可仅表现为局部轻至剧烈的疼痛、皮肤或粘膜破坏、因出血及皮下瘀血而迅速出现的血肿等伤员一般神志清楚,能正确提供受伤时间及致伤方式2.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同时发生的创伤,且至少一个部位威胁生命,称为多发性创伤。可有颅脑创伤、胸腹部及其内脏损伤。头面部创伤常有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往往伴有昏迷。胸部创伤常有肋骨骨折和血气胸,如果发生心脏及大血管的破损,伤者可当场死亡。腹部创伤常伴有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的损伤或破裂,可因大量内出血而休克(二)意外伤害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称为伤害。伤害的高发年龄为15~59岁,其中男性占2/3,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WHO指出:2020年人类前三位死亡原因将是心血管疾病、伤害和神经精神疾病溺水的岸上救护2.烧伤(fireburn)在发展中国家中,烧伤是常见的损伤。烧伤按致伤原因可分为四类:热伤、电烧伤、化学和放射烧伤。皮肤烫伤的应急救护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持续半小时以上直至疼痛缓解。冷却能减少疼痛、水肿及损伤的深度,加速愈合及能减少深度烧伤的切除及移植的需要。不要把冰直接放在伤口上,会导致组织缺血。不要在创面上涂红汞、紫药水等有颜色的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深度的观察不要将牙膏等油性物质涂于烧伤创面,以免污染创面不要撕去水疱的疱皮用消毒的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被单包裹,保护创面,然后转诊3.电击伤(electricalinjury)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或内部器官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俗称触电。超过1000V(伏)的高压电还可引起灼伤4.急性中毒(acutepoisoning)某些化学物如强酸、强碱、硫化氢、有机磷杀虫剂、安眠药等大量毒物短时间内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机体受损的全身性疾病,分职业性中毒和生活中毒。急性中毒的病情凶险,患者可有呕吐、嗜睡、昏迷、紫绀、呼吸困难等,必须及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carbonmonoxidepoisoning)工业生产性中毒与日常生活性中毒的主要原因。煤气、汽车尾气、火炉废气、甲烷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导致人体发生CO中毒;室内门窗紧闭,在无烟囱的情况下使用煤气或火炉取暖,以及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沐浴都可发生CO中毒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CO与氧争夺血红蛋白,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强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严重影响了血循环中氧的输送,使机体组织急性缺氧。如不能及时纠正缺氧,临床上会有严重的脑功能障碍,迅速出现脑水肿、脑疝,继而呼吸停止一氧化碳中毒程度5.异物吸入各类异物意外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往往与在工作中或进食时的不良习惯有关,加之一个突发因素即可发病.吞咽功能较差的人:老年人\患脑血管疾病者儿童生长发育尚不健全(牙齿未出齐,咀嚼功能不完善,咽喉反射保护功能不健全等),加上突发因素如哭、笑、跌跤、吵闹等,异物容易落人呼吸道呼吸道部分阻塞—呼吸困难、呛咳不止呼吸道全部阻塞—不能呼吸、昏迷倒地表现特征:颜面青紫不能发声“v”形手势肢体抽搐呼吸停止气道异物阻塞判断及处理气道异物阻塞判断及处理尚清醒时气道梗塞急救儿童“海式法”解除气道阻塞婴儿“海式法”解除气道阻塞海氏手法Heimlichmaneuver6.自杀(suicide)自杀是全人口的第十三位死因,15~44岁人群的第四位死因和第六位危害健康和致残的原因。在我国自杀是全人口第五位死因,估计全国平均年自杀死亡率为23.2/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200万人自杀未遂——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自杀的危险因素中国和西方国家相似:抑郁、有自杀未遂史、人格缺陷、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急、慢性应激反应等等。抑郁等精神疾病是自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自杀者中有一半患有精神疾病,其中大多数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