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潍坊外国语学校品格根基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前言:现在我校已经开始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学生中学阶段的个性发展,结合中学广辟蹊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我们在小学开展品格根基教育,这样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全程关注学生的品格养成,达到培养全面型综合型人才的目的。(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呼唤根基教育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人的本质力量获得解放,但在经济繁荣的同时社会公德意识开始逐渐淡薄。在目前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的人们越发表现出对普遍伦理的祈求,作为传递人类基本价值观的品格教育就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通过“品格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升学生的人生智慧与境界,让学生从小理解和确立一些基本的核心价值观。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来看,我们也看到了“品格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又是深化学校教育实践与研究的一种有价值的新视角。(二)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呼唤根基教育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培养目标作了进一步调整,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的育人方式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型向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多元目的转变,实施“五育”(德、智、体、美、劳)“德”为先,“道德素质”是全人发展的核心。品格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品格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要完成育人目标,先决条件是建立孩子美好的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品格成就人生。(三)学校办学与育人目标深入研究的需要1.课题研究来自教育实践的需求。我们学校道德教育本身是有缺陷的,它是一种基于畏惧而衍生的教育取向,更多的是使用“灌输和控制”、“规训与惩罚”手段。我们的教育实践由于思想、认识、教育方法、行为方式的偏差,常常停留于教育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品格教育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平等参与。我们要通过品格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不断优化品格教育资源,丰富和发展品格教育理论、改善品格教育行为、扎实提高教育质量。2.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成长。学校所有教师和员工都是品格教育的实践者,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自己坚持和指导学生核心价值观。品格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能够将教师日常的品格培养上升为自觉自为的“品格塑造教育”;能够让教师在专家引领、校本培训、同伴互助中从对品格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对广大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进行一种有意义的意识化构建;更重要的是为广大教师开展品格教育的实践在教育观念、理论指导、途径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路径。3.课题研究有利于将学校教育引向深化。根基教育彰显学校一以贯之的重视品格教育的传统,将品格教育的经验做法形成系统化的“理论认识”,以更好的引领我校的德育实践,打造我校的“品格教育”品牌,并从学校向家庭、社区辐射,引导当地学校行之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根基: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发达根系,是奠基着美德的丰厚土壤,也是能成就美好人生的高贵品格。品格:品格”指人的品性、品行和人格。在英语环境中,品格(character)又称性格。牛津英语词典定义为“品德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作为品格有很多含义和用法,如特性、性质、特征、品质、性格、角色等。当“character”与“education”连用,指称一种教育现象时,品格在相当程度上等同于“德性”(道德品性)。对于品格问题,布贝尔曾做个专门的研究。他认为,品格是介于一个人本质与它的外表之间的特殊纽带,是人在与外界发生作用时,稳定地支配着人的行动和态度的那种内在的精神或品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品格定义为“品性;品行。”我们认为,对品格应加以全面界定,它不仅指品德,亦包括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同样,品格教育具有比道德教育更广阔的外延。品格是个体素质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具有个体性、内源性、根本性、统整性、发展性等特点。品格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能最大程度上提升人的价值。根基品格教育:以品格为中心的教育,向下扎根,向上结果。品格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基础并与社区机构等各方合作进行的,通过直接、系统而非相对主义的价值影响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一种教育。品格教育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人类美德,包括诚实、善良、慷慨、勇气、自由、平等和尊重。根基品格教育的目标是: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和老师,为我国培养有优秀品格根基多元智能全人发展的下一代和具有道德责任感且能自治的公民。根基教育的主要特点:1.浸润性:根基置身于无处不在的泥土,根基教育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生活处处都有品格教育,品格就是生活,就是生活的自然流露。2.实践性:根基教育的实践性,首先指在研究与实践中,学校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