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具CAD/CAM软件实践报告一.模具CAD/CAM/CAE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模具CAD/CAE/CAM技术具体就是模具设计人员和组织模具产品制造的工艺设计人员在CAD/CAE/CAM系统的辅助下,根据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程序进行设计和制造的一项新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模具CAD/CAE/CAM技术发展很快,广泛的应用于模具生产企业。采用模具CAD/CAE/CAM技术是模具生产革命化的措施,也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1.国外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国外模具CAD/CAM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已经研制出了模具CAD/CAM的专门系统,推出了面向中小型企业的CAD/CAM的商业软件,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模具设计和制造。1973年,美国的DIECOMP公司率先研制成功PDDC连续模系统。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金属加工工业研究所研制成功AKT冲模CAD系统。1978年,日本机械工程实验室建立ME1连续模设计系统。1979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研究成功的冲空模和弯曲模PENTAX的CAD系统。1985年,日本NISSIN精密机器公司采用了冷冲模CAD/CAM系统。到80年代末,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已有近50%采用了CAD/CAM技术。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提升,工业发达国家的CAD/CAM技术不断创新、完善、逐步发展,已经形成一个从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到推广应用和销售服务的完整的高技术产业。国外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有限元进行软件,1976年发行了第一套流动分析软件。利用CAE技术可以在模具加工前,在计算机上对整个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减少甚至避免模具返修报废、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成本等。目前国外的模具CAE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完全走向实用化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外著名的CAE软件有NASTRAN、ADINA、ANSYS、ABAQUS、MARC、COSMOS等。2.国内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我国模具CAD/CAM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与国外相比尚有一段距离,但目前也趋于成熟,并在模具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进入了CAD/CAM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各大院校和科研单位不仅自主研发适合国情、专业化极强的CAD/CAM实用系统,也引进国外先进CAD/CAM,同时在国外的CAD/CAM系统之上进行二次开发。如吉林大学依托一汽对汽车覆盖件CAD/CAM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AutoCAD软件平台上开发出基于特征的级进模CAD/CAM系统HMJC,上海交通大学为瑞士法因托精冲公司开发成功精密冲裁级进模CAD/CAM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开发出多工位弯曲级进模CAD系统等,这些CAD/CAM系统的研发促进了国内模具行业快速发展。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模具CAD/CAM软件的开发水平也逐渐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出现了一批先进的模具CAD/CAM示范企业,高校和企业也培养了一大批模具CAD/CAM软件开发及应用人才。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模具CAD/CAM软件不管是从产品开发水平还是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都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有限元技术的快速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就有一批科研单位和高校投入有限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在此背景下,国内相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大连理工大学的JIFEX,郑州机械研究所的紫瑞,北京农机学院的有限元分析系统。在模具CAE方面:如湖南大学的冲压CAE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冲压成型快速分析软件FASTAMP,清华的铸造CAE分析软件FTStar华北工学院的铸造分析软件CASTsoft等,但是与CAD/CAM系统的集成度相对较弱。3.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发展趋势(1)模具CAD/CAE/CAM技术的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各大主要软件开发商和有独立科研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发专用模具CAD/CAM实用软件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发专用模具CAD/CAE/CAM系统软件,或者根据模具生产企业自身的特点对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如:专用的进级模系统NXPDW,专用的塑料注射模系统MoldWizard,专用的锻压模系统AutoMolder,此外还有法国Misslelsoftware公司的注射模专用软件TopMold和级进模专用软件TopProgress、日本UNISYS株式会社的塑料模设计和制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