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docx
上传人:一吃****福乾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docx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已成为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向各位推荐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篇一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0xx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雷夫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深深的震撼了我:教书和用心教书,在这里竟有了云泥之别。如果说把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那爱的只是自己,因为我们从中获得了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把教书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才能坚持爱这个职业、爱这个岗位、爱讲台下的学生,才能用心,这就是雷夫老师的爱,正是有了这份爱,他执着地花费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来经营着这间第56号教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当我们的教育热情被时光掩藏;当我们被学生,被家长,被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我们觉得理想与现实太远,开始计较得失平衡的时候,不妨想想大洋彼岸的雷夫老师,不妨想想“用心”这两个字。学生在乎什么?现在的学生也许他们不在乎考试的成绩,不在乎老师的苦口婆心,更不在乎老师的处罚„„他们最在乎的是不公平。书中告诉我们:“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学生欢迎一视同仁的老师,只有公平,公正,学生才会打心底里尊敬老师、信赖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对于成绩好,行为乖巧的学生,那种喜爱之情会油然而生,相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会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一些偏颇。所以雷夫老师更高明,他高明之处在于他的公正,只要他心里装着学生,其实每个孩子在他心里都是一样的,所以雷夫老师以身作则,讲公平,讲道理,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篇二第一次知道《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在去年的岗前培训上。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有一所名叫霍伯特的小学,在这所小学里,有一间56号教室,教室的老师就是雷夫·艾斯奎斯——一位在56号教室里整整度过了20xx年教学生涯,得到社会高度认可,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全美最好的老师”的神奇人物。这个高鼻子蓝眼睛的雷夫究竟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何以能够创造教育的奇迹?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这本书,被雷夫的爱心和智慧深深打动。一直以为,美国的教育和我们的会有很多的不同——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长……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两国的教育还有这么多的相同之处!很多时候,教师要面对同样的教育问题,有着同样的困惑、同样的烦恼、同样的无奈,教师们也常常会犯同样的低级错误。例如,很多教师会为了维持班级秩序而不择手段,不惜伤害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在课程安排上的官僚主义,要求所有教师一律用相同的教材和进度来教学;也有应试教育,在沉重的测试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学生们应该精通的科目;老师们常会对学生们说,他们的未来决定于测验的分数,表现不佳会让父母和老师颜面扫地;众多小学通过强调阅读和数学的成绩,造成教师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这两个科目上,而很少上像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之类的科目,甚至放弃;美国也有孩子天天在补习功课。……身处充满矛盾的教育环境,面对这么多的困惑和问题,面对班级中家庭环境不怎么样的学生,雷夫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有一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了好多次,那就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在这句话中,蕴含了雷夫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一种责任感,一种不懈的追求。正因为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所以雷夫在56号教室,用他的挚爱与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带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