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背景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演变城市规划管理框架城市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特点及感想背景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演变城市规划体系的发展演变1990至今,体系化管制1990年制定规划法,包含已有的各项法规,主要包括四部分:(1)相关概念定于与规划机构设置;(2)总规编制和报批程序,5年重新编制,可随时修编,每次调整必须公示,针对意见举行公众听证会。主管部长派人主持公众听证会,并将听证结果呈报部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在规划被批准后,由规划机构公布于众,并将批文复印件送至提过不同意见的公众,也就是说,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规划局可编制局部地区详细规划(detailedplans),详规只需通过规划局审批即可实施。(3)开发控制规定:所有活动都要获得开发许可证(planningapproval),开发定义基本参照英国城乡规划法,包括建造、工程、采掘、建筑物和土地用途变更、土地和建筑物细化等。规定规划当局和土地业主的权利和义务,还包括了规划执法和历史保护方面的有关条款。(4)关于开发费的核定和征收。从属法规包括:(1)总规编制内容和报批程序(2)开发申请规划条例与实施细则:1981,[ThePlanning(Development)Rules1981]。(3)用途分类的规划条例:1981年颁布,分为六大类,商店或食品店用途、办公用途、轻型工业用途、一般工业用途、仓库用途、宗教用途。(4)关于开发授权的规划通告:1963年颁布,〔ThePlanning(DevelopmentofLandAuthorization)Notification,1963〕授权特定的开发活动可以免予规划许可。这些被授权的开发活动往往是政府部门为执行法定职能而进行的建设活动。例如1987年,国家发展部授权新加坡港务局在其用地范围内,进行与法定职能(如航运和装卸)有关的开发活动,而这些开发活动则不需要规划申请。1964年将58个外岛实施规划豁免,1984年取消该豁免通告,将其中38个岛纳入开发控制范围。(5)关于开发费的规划条例:1989年关于开发费的规划条例〔thePlanning(DevelopmentCharge)Rules,1989〕规定了开发费的核算和支付的细则,以及申诉的程序。城市规划管理框架城市规划管理框架规划运作体系2级,总体规划,MasterPlan总规的编制内容: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包括用途区划和开发强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其它公共建设的预留用地。2008年的总规主要包括四个核心思想:(1)让新加坡的住房选择更加多样化和多区域化;(2)加强新加坡的商务吸引力,在中央港湾区打造金融中心,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3)打造不夜城,创造全天候24小时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4)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值得珍惜的,具备安全保障又让人有认同感的家园;1)可持续交通策略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推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2)紧凑型城市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3)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在全岛各地提供活动中心,不但能避免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也在全岛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和服务设施,减少对交通系统的需求,节能减排,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5)支持经济发展由于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因此只能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中央商业区的振兴(如规划发展的滨海湾计划)有助于建设一个现代金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