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与特点摘要:针对建国初期市区中心交通过度拥挤、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挑战,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1新加坡的规划挑战在纵23km、横43km,仅700km2的面积内,聚集新加坡了将近500万的人口。在没有腹地同时缺乏天然资源的情况下,新加坡在规划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多种类型用地的需求,如居住、商贸、产业、空港、海港、军事、绿地和蓄水池等。在20世纪60年代建国初期,有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解决[1-2]:市区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严重(见图1)、住房及卫生设备难以满足人口的快速增长,高失业率,缺乏基础设施,交通拥挤等。因此,当时的政府方针与规划主要针对国家生存问题,着重于市区重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公共住房计划。市区重建的过程包括征用土地、补偿和妥善安置受影响的居民和商户、重新规划与整合四分五裂的地块、完善基础设施及城市设计,并且按市场需求将地块推出以满足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主要的交通走廊以及结合土地与基本设施规划是发展基础设施的开端,道路、公交线路的铺设以及建立净水与废水处理厂、废物处理设备和发电厂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建设;为了提供就业,政府也积极发展工业,规划开发裕廊工业区;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政府提倡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发展市区外围的卫星镇,提供高质量、可负担的住房。面对这些刻不容缓的问题,重点在于实施规划和实际成效,但同时也注重塑造优质生活环境极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化及产业提升,确保新加坡的竞争力;在塑造优质环境方面,强调环保规划与实施,广泛绿化并建设花园城市,确保舒适、清洁的居住与工作环境,平衡自然保留区、绿地与建设区的发展。新加坡城市规划注重连续性,除了编制规划外,还有确切的实施计划,针对未知因素以及新的需求做出适当调整。市区重建局是新加坡的国家规划局,主管各个层面的规划工作,从长期战略性的规划(概念规划)、详细总体规划、协调相关机构间的土地需求与利用到实施政府土地售卖计划和日常的发展项目管制与审批等,见图2。概念规划与总体规划是规划体系的起点,引导各项发展和建设。概念规划勾勒出综合性、长期、策略性的结构图,考虑人口增长及各大类用地如居住、工业、商业、休闲娱乐、绿地、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防等方面的需求[3]。概念规划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为维持经济和人口增长应采取的土地利用策略,同时确保优质的生活环境。总体规划是以概念规划长远战略方针为基础制订的中期发展蓝图,详细、清楚地指导未来10~15年的发展,并具有法定约束力。总体规划反映了每个地块的用途、容积率等重要规划指标,保证投资开发明确、透明。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都必须定期修编,分别为每10年和每5年一次,以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机遇和挑战。在制定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市区重建局与其他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的相关机构携手合作,如建屋发展局、国家公园局、公用事业局、陆路交通管理局、贸工部等。这种综合性的规划方式客观谨慎地审视主要政策和决策,确保在战略层面平衡各个发展目标。同时,各单位必须充分商讨各项与用地规划相关事宜并达成一致,避免日后在实施中面临冲突与矛盾。3城市规划特点1)可持续交通策略。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4]。用地规划方面也同步配合,在公交枢纽周围规划较高密度发展,以进公交导向型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提供便捷、票价低廉的公交服务和不断扩大公交网络,大力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4]。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新加坡的目标是2020年前,高峰时段公交出行比例从目前的59%提高至70%。2)紧凑型城市。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3)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见图3。在全岛各地提供活动中心,不但能避免城市中心过度拥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