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一框导学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六课第一框导学案.doc

第六课第一框导学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即墨市第四中学高二政治导学案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编写人:张鉴审核人:高二政治组使用时间:1月7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实践的含义、特点;理解实践的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培养学生初步确立科学实践观,初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牢牢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重难点】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是人们改造的。两层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1):实践的构成要素即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具有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3、实践的基本类型:(1)(2)(3)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①原因:。②获得认识的途径:(1)【亲身实践】(2)【主要是书本知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原因:①②③(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①为什么:。②怎样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和。(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原因:。总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归宿。其公式是:“实践——认识——实践”二、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积极参加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原理内容: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的认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预习自测】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故实践是客观的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⑥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变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3、“行是知之始”这句话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4.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5.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棉铃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人民币。为此,抗虫棉的研究被列入高科技计划。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攻关,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制成功,不喷农药降服棉铃虫成为现实。今年该抗虫棉要推广1000万亩,将为广大棉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说明()①人的愿望决定了认识的产生②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课堂探究案】自主探究: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合作探究1:实践的特点(理解)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含义、特点)辩驳杜威、费尔巴哈、黑格尔的观点(课本例题)合作探究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运用)【当堂检测】1.“神舟”五号飞船由一百多个科研单位、三千多个广家共同完成,这说明实践具有明显的特征()A.客观性B.能动性C.社会性D.历史性2、我们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主要的依据是()①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不具有主观因素③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④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沃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据此回答上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