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第一框导学案 (2).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十八课第一框导学案 (2).doc

第十八课第一框导学案(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八课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第一课时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结果;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能力目标培养判断力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正当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知识目标知道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应承担义务。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结果一:自主学习:任务一:1、讨论下列行为分别会产生的结果。⊙初一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帮助孤寡老人⊙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有困难的同学。结论:2、阅读相关链接回答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白衣战士勇敢抗击非典是一种什么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相反却有一些人临阵非典逃跑,那又会产生是什么样的后果?(3)现在请同学们假设一下如果所以医生和护士临阵非典而逃跑,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4)王晓磊这样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相反,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任务二: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见课本91页探究活动~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结果(1)材料(1)中刘浩同学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后果?(2)如果刘浩害怕不敢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3)如果刘浩同学不害怕但不讲究方法,而是鲁莽的冲上去会产生怎样的结果?(4)如果刘浩同学不害怕但不管不问,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5)材料(2)方斌同学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结果?(6)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回答:人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结论:2、抗震救灾中范跑跑和救灾英雄的故事汶川地震中,都江堰教师范美忠在地动山摇的瞬间,没有像其他教师一样带着学生一起跑,而是反应的比兔子还快,置学生于不顾,自己一溜烟地跑到安全地带,被网友戏称为范跑跑。范美忠后来在博客上表示,到操场以后,他发现没有一个学生在身旁。幸而,那些学生都没有受伤。学生问他为什么不尝试帮助他们逃生,他回答道:‘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而此后范美忠本人的解释无疑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灾难来临时,张家春老师正在初二(1)班做物理实验,忽然脚下一阵剧烈晃动,张老师立即反应过来:“同学们,快跑,地震了!”因为是底层的第一间教室,张老师位于逃生的有利位置,但他却迅速退到讲台后面,指挥学生撤离。砖头、碎石、泥块倾泻而下,教室门框变形,再也承受不起越来越大的压力。眼看生命之门就要关闭,张老师一个箭步跨过去,用魁梧的身躯顶住门框,撑起了孩子们求生的希望。一个又一个的学生从他的双臂下穿过,四十几个孩子逃过了死亡的厄运。灰尘包围着他,砖块袭击着他。当他使出最后的力气,将一个男孩踹出去时,无情的水泥板砸了下来……张家春老师被垮塌的废墟吞没了——这位年仅29岁的羌族汉子,用生命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阅读以上材料,同是在抗震救灾中,他们的行为不同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呢?二:共同探究(1)考试中,旁边的同学给你发送暗号求帮忙,这时候,你怎么办?(2)好朋友被欺负了,找到你,要你替他去出出气,这时候该怎么办?(3)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拾到了一个钱包,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思考: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三: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李素丽之所以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其根本的原因是她()A起早贪黑的工作B学会了英语、哑语和方言C做事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任D礼貌待客2、下列属于没有责任心的行为是()A对作业认真细致,按时完成,B对老师安排的班级工作认真完成C做值日生时偷偷溜走D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3、下列行为能取得良好结果的有()A.职能电源模块故障,丰田在英召回3997辆车B.煤矿发生安全事故,向外界隐瞒真相C.小林和小李在野炊时不小心引起山火,吓得得迅速逃离现场D.酒后驾车,肇事逃逸(二)材料分析阅读90页春天到了材料,回答问题:(1)这位年轻人的什么举动使这位邻居老太太放心了?(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生活中我会这样做:家中:学校中:社会中: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