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营销学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机电营销学论文.doc

机电营销学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久前,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洛(PatrickLow)公开表示,2009年,中国将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无论这一预言是否能够实现,中国出口的强大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已连续15年保持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的机电产品功不可没,机电产品在我国出口中占近60%的份额,对出口增量的贡献更是超过了60%。高增长一去不返然而,自2008年8月起,机电出口当月增速连续四个月在20%以下,未能延续之前25年超过30%的平均增速。自2008年11月起,更是出现负增长。到2009年,负增长扩大至两位数,前5月甚至超过全国出口总额的降幅。不仅出口数额下降,2000年至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对欧盟、美国、香港、东盟这几个主要出口市场,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但今年上半年,却全线两位数下降。同时,对拉美、俄罗斯、印度、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也同样下降。未来同样不容乐观,汽车、家电、机床等14个行业,因外需萎缩,全年订单将至少减少20%,展会的成交量也比往年下降20%左右。从大类商品看,家电及消费类电子、航空及零部件、金属加工机床等9大类商品出口也全部下降。机电产品的主要出口形式是加工贸易,而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同比下降22%。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明言,机电产品出口30%以上的增速,将一去不返了。自2002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在高基础上,每年增量达到1000亿美元,这是国际转移的结果。但这带来很多问题,包括土地、环境、贸易摩擦等。而随着国际需求的回落,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减缓,这种高增长也将停止。另外,机电行业本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年的高增长,实际是以粗放的方式为支撑的,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缺乏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靠数量和低成本为竞争基础的企业。“很多问题即使没有这场危机也迟早会到来,是外因通过内因放大了它的冲击力,”张骥强调。那么,内外交困的机电产品还能继续撑起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吗?在中国出口面临巨大冲击的时候,机电产品还能提供恢复和增长的发动机吗?优势不可挡“岂止是半壁江山,机电产品在中国出口中的份额还将扩大,”张骥说。他的信心,来自于另一个“不可逆转”,即市场需求和中国的“比较优势”。第一,机电产品依然是世界贸易当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目前,机电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份额已从1989的30%,升至42%。第二,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也不会改变。而我国具有承接转移的综合优势。实际上,中国机电出口中,外资企业所占份额最大。跨国公司到缅甸、越南的一些投资,也已回归中国。第三,我对欧美市场份额稳中有升。1至4月,来自中国的机电产品,占美国所进口机电产品的25%,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占欧盟进口机电产品28%,上升1.7个百分点。第四,我国的机电产业已具有完备的配套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集群。尤其大型成套设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上半年订单不降反升,已签订的合同额达到1000亿美元,另有1000亿美元正在洽谈中。张骥认为,凭借良好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在新兴市场的优势很明显。而且因为与目标市场形成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基本不存在贸易摩擦的风险。在发达国家,机电产品出口也是占其出口的55%以上,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过程当中,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外贸结构的调整,机电产品占比的提升。而且从目前的产业实力、规模甚至包括产能过剩的情况看也有这种必要性。所以,无论是内在动力还是国际经验都表明,机电在中国外贸中的比例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张骥相信,回归正常之后,机电产品的出口,仍将高于GDP的增长,高于世界贸易的增长,以及中国出口的平均水平。如何添动力首先,政策的效用是明显的。目前,已有70%的机电产品实现了17%的全额退税。加上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拉动尤为明显。上半年,71家企业1028亿美元的合同,支持在85个国家391个项目,涉及电力设备、轨道交通等产品。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曾表示,商务部正在和人民银行研究从目前人民币贸易结算进一步延伸到与贸易有关的工程项目的结算。这将有助于中国设备的出口。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仍然旺盛,而且是长期有效的需求。自2008年底以来,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加工贸易的措施,这对于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机电出口,无疑也是有益的。今后政府将主要为出口创造更好的全过程环境,包括融资、保险、贸易便利化,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应对贸易摩擦。“外因是不可控的,因此,内因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张骥强调,我们也不再需要太高的增速,现在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他认为,要增强内部能力,需要从四个方面改进。第一,要推进企业诚信制度,规范出口秩序;第二,对持有外贸许可的企业,要有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