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周 蔡茹平《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 教师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2周 蔡茹平《季氏将伐颛臾》 导学案 教师版.doc

第12周蔡茹平《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教师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杏坛中学201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导学案编者:蔡茹平审核:向东燕班级学号姓名2012-04-1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第四单元第14课季氏将伐颛臾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对三组对话的理解,能总结孔子的观点;2.学生能掌握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的规律;3.学生能掌握本文重点文言词夫、是、而等含义。过程与方法:学案教学法、诵读法、练习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孔子对两种人的批判,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思想。一、预习案(一)再次走近孔子:1、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据文献说,“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母亲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孔子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与人为善(3)《史记·孔子世家》最后司马迁这样评价孔子: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称颂孔子:“我全神贯注的读了他的这些著作,我从中汲取了精华……”他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最值得人们尊敬的时期,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期。”赖克韦恩也写道:“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孙中山先生从来都把孔子称为民主主义者。他宣称:“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倡导者……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2、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平民教育的创始人、博学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二)背景介绍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三)字音颛臾冉有夫社稷彼相虎兕柙椟中近于费你的文言字词理解难点(文言词于、过、且、而、之、夫等)(至少5处,先写下来,与组内同学交流解决)1、2、3、4、5、更多:组内解决不了的请记录,组长写到黑板上,组间交流解决。课堂探究案(第二课时)(一)正课前三分钟:全班朗读,注意读音、停顿(二)文言知识点理解与抢答环节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字词的辨析。重点文言词分别是于、过、且、而、之、夫。全班朗读,熟悉内容(四)题目“季氏将伐颛臾”之解孔子与弟子辩论的对象是:季氏伐颛臾这件事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倚强凌弱之意,季氏攻打颛臾是不正义的事情。将:说明还没有发生,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劝阻,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五)文意梳理(各小组)1、本文一共有三组对话,请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填写下面这个表格。对话组别内容、态度变化第一组对话第二组对话第三组对话冉有、季路内容情感态度内容情感态度内容情感态度委婉告知孔子,试探孔子的态度小心翼翼推脱责任,逃避责罚口是心非强词夺理编造借口羞愧且虚伪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理由有三义正辞严严密反驳,手法多变大义凛然表明主张,继续斥责弟子深恶痛绝2、三组对话详细分析(教师备课内容):第一组对话:(1)冉有季路是怎么样委婉告知的?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孔子是怎么样当面斥责的?无乃尔是过与?(3)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理由是什么?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可攻打且在邦域之中矣——动地理的角度看,不必攻打是社稷之臣也——从对象的地位来看,不当攻打第二组对话:(1)冉有推脱责任说明他什么特征?虚伪(2)孔子的严密反驳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完成的?引用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手法: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反问句:则将焉用彼相矣?直言斥责:且尔言过矣接着仍用比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最后用一个疑问句:是谁之过与?总结:孔子运用多种手法,从冉有、季路应该承担责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