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静芙****可爱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半期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绝密★启用前德阳五中高2016级11月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1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填在答题卡上)1、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B.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C.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2、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C.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3、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材料表明()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科技发明家是垄断组织出现主要推动力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4.“19世纪末,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以欧美先进工业国为主导而形成B.形成的根本途径是交通工具革新C.是一种相对公平世界性经济体系D.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的中后期5.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6.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7.1927年底,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决议指出,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并指出这一过渡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该决议()A.在实践中未得到贯彻执行B.主要解决工业建设中的困难C.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D.使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8.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以上材料表明()A.利用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B.苏联30年代初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支持C.新经济政策实施加速了苏联工业化建设进程D.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先决条件9.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随着战线的推进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其间的“社会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材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合时宜B.新经济政策无法恢复国民经济C.斯大林模式弊端逐渐暴露出来D.“社会主义天堂”并不真正存在1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当时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B1913年,俄国的粮食产量为39.79亿普特,1925年苏联的粮食产量达到44.24亿普特苏联国民经济已超过一战前的水平C1954苏联粮食产量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D1991年,两极格局最终瓦解苏联解体11.有学者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C.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12.1973年苏共中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这一措施()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重要因素C.使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干预经济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