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李肇星的手表是瑞士表,这个表100%的部件都是中国深圳产的,瑞士公司只是组装并贴牌,获利却是深圳工厂的20倍。“这件事给我的教育很大,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知识产权、自己的发明创造。”引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005年10月,香港著名学者丁学良质疑中国经济学家的学术水准,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政客大抵都是经济学家思想的奴隶。”一位中国经济学界的批评者说:“中国经济学家很多时候都是西方经济学家思想的奴隶。”华尔街电讯(wswire.com):对全球著名学府279位经济学教授(含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书面调查,有39位(23位在国外)中国教授被点名说有学术水准。2006年(第二届)《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排行榜:张五常、钱颖一、郎咸平、林毅夫、邹恒甫、吴敬琏、张维迎、李稻葵、陈志武、田国强(9位是海归)。张五常(StevenN.S.Cheung)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张五常教授1935年生于香港,1959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跟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学习,1963年―1967年攻读博士学位,1967年到芝加哥大学跟从科斯做博士后研究,1969年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1982年起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张五常教授的理论主张往往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主要著作有《佃农理论》(英文1969)、《社会成本的神话》(英文1978)、《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英文1982)、《卖橘者言》(1984)等等。钱颖一(YingyiQian)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上发表4篇论文,仅仅2006年,钱教授就有3篇学术文章发表,说明钱教授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钱颖一教授在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先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2年)、耶鲁大学运筹和管理科学硕士(198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副院长,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中国未来所面临的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重多机遇与挑战,钱教授反对单一渐近式说法,坚持渐进与激进并行的观点。郎咸平(HPLang,Larry)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林毅夫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林毅夫教授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林教授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他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形成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息指标体系,才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邹恒甫(ZouHengfu)华尔街电讯评测: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邹恒甫教授说过喜欢做两件事:一是教书,和学生在一起;第二就是很痛快地读书,主要是历史和哲学。1992年,邹恒甫博士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高级经济研究中心,开办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