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docx
上传人:St****12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docx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四年级语文《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1一、课前解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写出了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历。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按游览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要写出重点景物的特点。关注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全文线索清晰,顺序鲜明,重点突出,对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有借鉴价值。关注词语:突兀森郁、蜿蜒、器用、名目、上源,这些词语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可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生字15个,其中“臀”字笔画多,需要教师重点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可以分组进行比较,“杜、陆、端、源”是左窄右宽,“鹃、郁、移、额、乳”是左右等宽。二、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三、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感受了壮美的海上日出景象,学习了“按变化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神奇的地下溶洞。(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出示课件1:2.教师引导: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叶圣陶。请你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叶圣陶为什么被“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呢?他的文章又有怎样独特的魅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快速引出课题,通过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文本,扫除阅读障碍1.教师说明要求: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进行理解。时间4分钟,开始吧!出示课件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组织交流:同学们读完了吗?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请同学们说一说是什么意思:突兀森郁、蜿蜒、器用、名目、上源。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拨。出示课件4:2.教师引导:文章共有8个自然段,接下来请同学分段把文章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共找两组)学生分段朗读文章,教师适时评价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认读生字词、指名读等环节,扫清了学生的阅读障碍。)三、整体把握,理清结构1.初读课文,梳理脉络。教师启发思考:《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写了叶圣陶爷爷在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时所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就请你默读课文,试着找一找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双龙洞的?把课后第一小题中的路线图补充完整。(时间两分钟)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完了吗?谁来说一说?预设: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叶圣陶爷爷是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双龙洞的。他的游览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教师适时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游览顺序)2.默读课文,分出层次。教师启发思考:再读一读文章,你能对照着路线图,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说一说每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吗?预设1:我认为文章的2-3段介绍的是去双龙洞的路上所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洞口,第5自然段描写的是孔隙,第6-7自然段在描写内洞的景物,第8自然段是描写作者出洞。预设2:我认为第4自然段除了描写洞口外,还描写了双龙洞的外洞。教师追问:那课文的第1段在写什么呢?预设3:第1段交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和地点。教师点拨并启发: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分段依次介绍了所看到的各处景物。第1段交代了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和地点。第2-3段描写了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4段依次写了洞口和外洞。第5段重点描写了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第6-7段描写了双龙洞的内洞。最后第8自然段简述了作者出洞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