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诗文****仙女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欢迎阅读与收藏。《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体会诗的意境美3、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诗的意境美2、理解陶诗的思想内蕴三、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法、小组讨论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学习本诗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导入: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文化,注入了我们很多的喜怒哀乐,承载着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翻开我们的历史,只怕大部分的酒都让诗人喝去了。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酒的诗词,并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今天学习的.陶渊明的这首《饮酒》,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诗人抒发的什么情感。(二)走近诗人(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2、结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再读全诗,然后请两名学生朗读并点评3、教师范读4、听配乐录音(四)诗文赏析1、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改写为现代文2、学生质疑,教师解疑(五)合作探究1、在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被视为陶诗意境、风格的名句,那么请找出句子中的两个重要的动词,并加以分析。2、有人提出把“悠然见南山”改成“望”,你认为怎样好?为什么?(六)课堂背诵《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职官回乡,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从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三、赏析诗歌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四、问题探究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