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思维训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物理思维训练.doc

高中物理思维训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物理解题的思维方法物理概念、公式、规律的繁多,决定了习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求解和习题的无穷无尽。面对众多的物理习题,应当对学生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解题是对所掌握的物理知识的再现、理解和运用。在解题过程中讲究思维方法。应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图象思维等多种种思维方法将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谈谈中学物理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所谓正向思维就是“循规蹈矩”,从问题的始态到终态,顺着物理过程的发展去思考问题。而逆向思维则是反其常规,是将问题倒过来思考的思维方法。根据因果关系、由果导因,它是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都习惯于正向思维,许多物理问题,如果逆着正向思维的方向提出,往往使许多学生不知所措。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某些题目进行逆向置换,即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以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1:火车刹车后经过8秒钟停下,若它在最后1秒内通奈灰剖?1米,求火车的加速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解析:本题若沿正向思维的思路来解,将是十分繁琐的,不过若倒过来考虑,将火车的运动逆时间顺序倒推过去,则刹车过程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逆过程,最后1秒通过的位移就变成了匀加速运动的最初1秒通过的位移,火车刹车时的速度就变成了匀加速运动末速。由运动学公式s?v0t?a?2ms212at2,vt?v0?at易得,v?16ms。例2: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10ms,试用虚线画出它经过0.1秒后的波形图。解析:此题学生很容易根据已知条件求得:s?vt?10ms?0.1s?1m,正向传播,画出所求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若将上题逆向置换,将题变为:v/m246x/m例3:如图中实线所示是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1秒后的波形图线。求这列波可能的传播速度。解析:此题经过逆向置换,相对例2增加了双向性和重复性,解答此题的关键应注意此题未给出传播方向,即两个方向都可能且每个方向都有许多按一定规律排列1的不同速度与之对应。故答案应是: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速度v1?40?n????3??ms4??1??ms4?;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速度v2?40?n?;两式中的n=0,1,2,3??二、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和多样性。故此我们在物理课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应精心设计一些培养发散思维的习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和一题多答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就如我曾经对学生说:我可以做出无数的桌子来,第一我改变桌子的材料:木头,水泥,钢材,塑料,复合板,石头,竹子等等材料无穷无尽;第二我可以改变桌子的形状:几何图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植物形,动物形;第三我可以改变桌子的功能:抽屉,挂钩,书架组合等等,从而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各知识点,各种题型的变换,我们可以对习题的数字进行改变,我们可以改变习题的条件,光滑变粗糙,水平变竖直,我们可以改变将习题的已知和问进行变化,从而找到解题的主线,在稳定计算的基础上进而巧解巧算。(一)、一题多变——变化发散一题多变,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例如:填空题与选择题的互换,已知与未知的互换等。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经过思考,把原题变成保持原知识点不变的题。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变化思维。例4:如图所示,紧靠着点光源S有一质点A,在其前方的竖直屏上有A的影P,现将A向着屏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影P在屏上的运动情况是()A.匀速直线运动PAB.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SD.做变加速直线运动解析:原题为选择题,练习的知识点就是如何确定影的运动规律。答案为(A)变换:如果把质点A放在光源S与屏水平距离的正中间,静止释放质点A,则影的加速度为。答案为2g(二)、一题多解——解法发散一题多解,就是广开思路,用多个物理规律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这样,脑海中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充分调动起来,在探求问题的解法方案中,使思维极大地得到发散。例5: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轨道匀速前进,其质量为m的末节拖车于中途脱节,当司机发觉时,车已驶过路程l,于是立即关闭气牛啡デRΓ枳枇?与车重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恒定不变。求两部分列车完全停止后,它们之间的距离S。解析:对于此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答,但太繁。若用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