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步骤.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步骤.doc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步骤.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设计步骤?已知:钢筋混凝土T形梁几何参数l标=13m,l计=12.5ml全=12.96m,b=18cm,h=100cm,bf′=120cm,hf′=10cm。Ⅰ类环境条件,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受拉主钢筋采用HRB335,箍筋R235。l/2l/4?Md=1302.5KN.m,Md=1011.9KN.m,0l/2?Vd=363KN,Vd=62KN。钢筋采用焊接骨架。?试根据正截面抗弯要求及斜截面抗剪和抗弯要求设计纵筋及腹筋。设计纵筋及腹筋。230跨中1000L/2=625012001001801000一、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参考P58[例4-10]进行设计,绘出跨中截面的例绘出跨中截面的配筋图及钢筋编号表(如P77图5-15)配筋图及钢筋编号表12001001000h0二、腹筋设计(一)、截面尺寸检查)、截面尺寸检查根据构造要求,梁最底层钢筋()通过支座截面,则支点截面的有效高度为h0支=代入(0.51×10?3)fcu,kbh0与γ0Vd,0比较,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二)、检查是否需要根据计算配置箍筋)、检查是否需要根据计算配置箍筋分别算出跨中截面和支点截面的(0.5×10)ftdbh0?3因γ0Vd,l/2<(0.5×10?3)ftdbh0<γ0Vd,0故可在梁中某长度范围内按构造配置箍筋,故可在梁中某长度范围内按构造配置箍筋,其余区段应按计算配置箍筋。其余区段应按计算配置箍筋。230(三)、计算剪力分配图)、计算剪力分配图跨中10003、计算剪力分配图、2N1L/2=6250Vsb1Vsb2Vsb3Vd,0=363KNVsb4(0.5×10?3)ftdbh0中Vd,l/2=62L1V’L20.6V’5001、计算需按构造配箍筋的长度L1、计算需按构造配箍筋的长度2、计算需设置弯起钢筋的长度L2、计算需设置弯起钢筋的长度(1)距支座中心h/2处的剪力值V‘=----?(2)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计算值0.6V’=---?(3)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计算值0.4V’=---?采用直径为8mm或(10mm)的双肢箍筋,箍筋截面积Asv=100.6mm2。分别计算:跨中截面:支座截面:算出(四)、箍筋设计)、箍筋设计ρ中=ρ支=,h0中=,h0支=ρ平均=,h0平均=再由公式(5-5)算出配箍率及箍筋间距。取整(一般为50mm的倍数),并考虑《公桥规》的构造要求。确定全部箍筋的间距及箍筋根数在支座中线向跨径方向不小于一倍梁高(1000mm)范围内,箍筋间距最大为100mm(五)、弯起钢筋及斜筋设计)、弯起钢筋及斜筋设计根据已给定的架立钢筋直径,布置其重心距上边缘的距离as’。首先计算弯起钢筋上下弯点之间的距离△hi。然后依次计算其至支座中心的距离Xi;分配的剪力计算值Vsbi;所需弯起钢筋面积Asbi;及其与梁轴交点到支座中心距离Xi’。列入表(2-1)。(参考书上P80表5-2)三、弯矩包络图及抵抗弯矩图(一)、绘弯矩包络图)、绘弯矩包络图先用下述方程验算L/4截面处的弯矩值是否符合该方程,如误差不起过5%,则可用此方程绘弯矩包络图。γ0Md,x4x=γ0Md,l/2(1?2)l2(二)、绘抵抗弯矩图)、绘抵抗弯矩图计算当各排弯起钢筋弯起后,相应正截面的抗弯承载力Mui,完成表(3-1)。参考书上P81表5-3(三)、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弯承载)、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分别校核抵抗弯矩图是否覆盖弯矩包络图;校核S1是否满足S1≥0.5h0。。由上述检查结果可知,弯起钢筋弯起点的初步位置满足要求。四、梁的钢筋分离图及钢筋明细表(一)、弯起钢筋弧线长与切长差值的)、弯起钢筋弧线长与切长差值的计算根据各弯起钢筋不同的θ、R、d,计算切线长T,曲线长C,切曲差δ。δ=2T-C。=2T-T=Rtanθ2C=πRθ180(二)、计算各编号钢筋全长)、计算各编号钢筋全长2N15d10d20d(三)绘出钢筋分离图2N1全长全长⑤④(四)、一片梁钢筋明细表)、一片梁钢筋明细表编号1规格每根长cm数量(根)共长cm2注意箍筋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