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山大学中文系庄初升zhuangcs@263.net本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导言第一节什么是音韵学第二节音韵学的功用第三节研究上古音的材料和方法第四节研究中古音的材料和方法第二章《广韵》与中古音第一节陆法言《切韵》第二节《广韵》的内容和体例第三节《广韵》的四声配合第四节《广韵》的反切上字及其反映的声母第五节《广韵》的反切下字及其反映的韵母第六节中古声母与韵母的拼合关系第七节中古音的声调第三章从《广韵》到北京音第一节声调第二节声母第三节韵母参考文献: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1960年。[清]陈澧《切韵考》,罗伟豪点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李新魁《韵镜校证》,中华书局,1982年。[瑞典]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译,1940年,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1年。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方言》1981:4)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一章导言第一节什么是音韵学中国传统的“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到清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音韵是“小学”的“小学”,是清代近三百年学术的核心。章太炎《论语言文字之学》(1906)提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这一名称沿用至今。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在海外又称为“声韵学”。传统的音韵学包括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3个部门。近人劳乃宣《等韵一得·序》指出:有古韵之学,探源六经,旁征诸子,下及屈、宋,以考唐虞三代秦汉之音是也。有今韵之学,以沈、陆为宗,以《广韵》、《集韵》为本,证以诸名家之诗与有韵之文,以考六朝唐宋以来之音是也。有等韵之学,辨字母之重轻清浊,别韵摄之开合正副,按等寻呼,据音定切,以考人声自然之音是也。古韵、今韵以考据为主,等韵以审音为主,各有专家,不相谋也。今音学: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以《切韵》系韵书,特别是北宋初期的《广韵》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今音学也被称为广韵学。古音学: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的声、韵、调系统,以《诗经》用韵和《说文》谐声为主要依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以《韵镜》等韵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另外,研究以元大都(今北京)或汴洛(今开封、洛阳)音为代表的近代北方话的语音系统,称为“北音学”。“北音学”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韵略易通》为主要研究对象。周德清《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论及元代言语之间必以中原音为正:余尝于天下都会之所,闻人间通济之言:?世之泥古非今、不达时变者众;呼吸之间,动引《广韵》为证,宁甘受鴂舌之诮而不悔,亦不思混一日之久。四海同音,上自缙绅讲论治道,及国语翻译,国学教授,言语,下至讼庭理民,莫非中原之音。??”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音韵学”:东汉以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梵文的拼音原理启发了古人,从东汉的反切,到隋唐的韵书、宋元的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末以来的古音学,一直到清末“章黄学派”,其研究材料和方法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异文和声训等。第二个阶段是“现代音韵学”:从1923年俄国人钢和泰发表《音译梵书与中国古音》到同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历经高本汉、马伯乐,到赵元任、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使用了新方法,获得了新观点。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说:近世学者据谐声偏旁及经典中有韵之文以考古韵,所得甚多;然偏旁及韵文之功用,至考见古今韵分部之异同而止。若古某部当读某音,其与今读之差别如何,则虽遍稽旧籍,无由得确实之证明。??夫古之声音既不可得而闻,而文字又不足以相印证,则欲解此疑问者,惟有从他国之记音文字中求其与中国古语有关者而取为旁征而已。其法有二:一则就外国古来传述之中国语而观其切音之如何,一则就中国古来音译之外国语而反求原语之发音是也。第二节音